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什么时候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 1957年2月,毛泽2113 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526111次(扩大)会议上,发表了《关4102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1653话,基本内容是:第一,全面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对抗性质的矛盾,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调整和解决.第二,明确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问题.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其中,大量的、普遍的存在着的是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同.一般说来,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必须用专政的、强制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应该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解决.第三,提出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即: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对全国城乡各阶层统筹安排,兼顾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方针.第四,强调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扩展资料《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内容十分丰富,概括起来,讲话重点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指出,我国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如何正确处理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 一、深刻认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性。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课题,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性工作。虽然人民内部矛盾是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哪一年 1957年6月19日。5261《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4102泽东论述中国社会1653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著作。由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讲话修改和补充而成,同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扩展资料:《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它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上,首次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明确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并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提了出来,对于在新形势下认识和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正确认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有新思路和新办法。但是,毛泽东当年所提出的许多基本方针在今天还是适用的。比如:“团结—批评—团结”是处理人民内部是非矛盾的重要方针;“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是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指导我国艺术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何时公 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一次(扩大)会议上以《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为题发表讲话,提出了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
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反映中国共产党人早期探索积极进展的事件有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各项具体方针是什么毛概 一、坚持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毛泽东不仅提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总的方法和原则,而且还创造性地提出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毛泽东提出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何在?答: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