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几百年前 福建人到海南 为什么海南的省会城市是海口而不是三亚?

2020-07-24知识6

广东人吃福建人是什么梗? 为什么最近突然看到广东人吃福建人的梗,但是完全不知道什么来源啊。福建、广东、海南等地的居民,属于同一人种吗?有什么历史依据? 《汉书·地理志》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也就是说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这些东南沿海的古居民,文化上是比较接近的,在当时被称为“百越”。而在战国时期,《荀子》就有“楚人居楚,越人居越,君子安雅(夏)”的说法,也就是说楚人住在楚地,越人住在越地,而君子则住在华夏,把这三个区域划为三大人群,在文化方面是有较大区别的。而根据古人类学研究,古越人可能比较偏马来人种,而古楚人则更接近华夏的蒙古人种。所以直到今天很多东南沿海地区的人,长相会更偏向东南亚人而非中国北方人。但今天强调人种已经没意义了,毕竟已经经历过两千年的民族迁徙,不少北方人迁徙到南方进行民族融合。今天的客家人就是当年的中原人。所以即使今天东南沿海部分居民有古越人的血统,那也被稀释得很淡薄了。大家都是黄种人,大家都是中国人。感谢阅读,欢迎关注!中国数十个省,为何唯独福建在古代是兵家“不”争之地? 两方面原因。第一,交通不便。在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中原人都以为福建是个岛,原因就是古代福建人去中原,大多是搭船前往。中原人见得多了,就以为福建与中原是没有陆路相连的。虽然后来中原人意识到福建是岛的概念是错误认识,但中原人同时也意识到,走陆路去到福建,相当之麻烦。从春秋到秦初,北方政权的大军在福建的武夷山西侧多次发动试探性攻击,但总是找不到能走大部队的大道。比如当时的楚国,势力范围都已经渗透进了云南,但对离自己统治核心区域距离更近的福建就是渗透不进去。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凭借强大威的慑力,逼迫闽越和东越臣服,并且在福建地区设立了闽中郡。但秦朝对闽中郡的统治政策并不是像治理南越(两广)那样指派郡守、县令管理,而是实行羁縻之策,即委任当地土著首领管理,让他们各管各的地盘。也就是说,福建在中国统一后,仍然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王国—名为郡,实际仍是一方诸侯。汉代后,尤其是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后,中原王朝对福建的管理越来越加强,福建半独立王国地位渐渐消失,也变成了中央管理,但交通不便仍然是一个大问题。当时除了走海路,福建陆路基本不通。即便打通了几条闽道,也是如蜀道一样,运输很是不方便,还不如走海路。李白曾说。为什么海南岛的很多姓氏来自福建? 与福建十大姓氏排名和广东十大姓氏排名相同,海南十大姓氏排名第一位的也是陈姓,陈姓在海南共有103.91万人口,占海南全省总人口的11.33%。由于海南汉族大多是来自福建和广东等地的迁琼者,因此在姓氏人口的分布上也比较相似1、陈陈姓是海南省的第一大姓,共有103.91万人口,占海南全省总人口的11.33%。海南陈氏大多是宋朝时期由义门陈氏迁徙而来,而支系最旺陈姓的是明初到海南琼山就任琼州府学教授的陈敬忠。2、王王是海南省第二大姓,人口在10万以上,具体数字不详。海南最早的王姓人口出现在东汉末期公元220年,王琳公出仕来琼,随后的1800多年间共有101位王姓先祖来到海南。而这些王氏渡琼始祖中,后代最兴旺的当属宋朝文华阁大学士兼枢密察王居正,南下时客死海南,他的大儿子王斗魁定居海南后后代遍布海南各地,现已拥有40万人。3、李海南的李姓人口来源较多,从唐朝到清朝先后有48位始祖入琼。李姓入琼的高峰出现在宋代,陇西郡李氏后裔自福建入琼,大多都是唐高祖、唐太宗的后裔派系。4、吴虽然吴姓在海南姓氏人口中仅列第四,但在确实望族大姓,也是较早迁入海南的姓氏。吴氏渡琼始祖是福建莆田的吴贤秀,在唐肃宗乾元二年考取进士,为官时历经肃宗、代宗、顺。为什么海南的省会城市是海口而不是三亚? 海口不管是解放前还是建海南省前,都一直是海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也是。三亚以前吧就和深圳差不多,就默默无闻的一小渔村,本地人基本都是黎族,没什么名气,88年海南建省以后才慢慢发展起来的,真正出名吧就是靠建国际旅游岛,现在海口名气肯定比不过三亚了。为什么南方的“海南话”同属于“福建话”和“台湾话”说的“闽南语”啊!而且说的话很相像? 因为 当时古移民至 台湾和海南的 一般都是以福建省居多所以 这三地说的话 都有一点类似事实上 几百年前 福建一直是人民移民到海外大省目前 各大洲 只要有港口的地方 几乎都有会说闽南话的华人

#福建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