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论的历史作用 《大毗婆沙论》对印度佛学的发展起了颇大的推动作用。它提高了说一切有部在当时小乘佛学中的地位,该部的学者由此被称为“毗婆沙师”。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有关此论的著述。如法胜的《阿毗昙心论》,法救的《杂阿毗昙心论》,世亲的《阿毗达磨俱舍论》,众贤的《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和《显宗论》等。
阿毗达摩俱舍论的介绍 《阿毗达摩俱舍论》(略称《俱舍论》),是世亲早年还未信仰大乘佛教时的著作。世亲为公元第五世纪顷北印度犍陀罗人,在佛教有部出家。那时北印度一带的有部学徒以迦湿弥罗地方的毗婆沙师为正宗。他们独尊《大毗婆沙论》,世亲起初也从而学习,后又采取当时比较进步的经部学说,作了一部含有批评毗婆沙师意味的通论有部学说之书,这就是《阿毗达摩俱舍论》。
为什么阿毗达摩地位那么重要? 花了将近一年时间大概看完了阿毗达摩俱舍论,感觉像是一本参考书,读经时遇到不解之处去查看一下便可,可…
佛学词典怎样定义\
阿毗达摩俱舍论的基本简介 据玄奘门下普光、法宝等的传说,世亲起初为了要使批判《毗婆沙论》彻底之故,曾经化装去迦湿弥罗跟着悟入论师学习了四年,后来被悟入识破了,才回转犍陀罗来。他随即为众人讲《毗婆沙论》,每日讲完一段,即概括其义作一个颂。这样他讲完了全论,作成六百颂,即是《俱舍论本颂》。《本颂》最初传到迦湿弥罗之时,当地学徒还以为帮助己宗宣扬《毗婆沙论》的主张,等到续请世亲写出了注解之后才明白是批评《毗婆沙》的。传说虽然如此,但学者们大都承认《俱舍论本颂》是以犍陀罗流行的《阿毗达摩杂心论》为基础,更广泛地吸取《婆沙》资料改编而成,所以将它当作纯粹的《毗婆沙论》提要之作,并不符合于事实。
关于《大毗婆沙论》的一点疑问?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梵语:Abhidharma Mahāvibhā?ā ?āstra),又称《阿毗达磨发智大毗婆沙论…
阿毗达摩俱舍论的基本内容 《俱舍论本颂》的底本是《杂心论》,因而它的结构也同《杂心》一样,贯穿着犍陀罗有部学说以四谛为纲的传统精神。全论分为八品,开头两品总论。分别定,说净法的疏缘,相当于道谛的另一部分,有四十三颂。先说四静虑等诸定,次说四无量等定的功德,其后连带说明佛教正法如何住在世间。另外有四个颂属于流通分的性质,说明本论乃依据《毗婆沙论》解释阿毗达摩,而略有批评,并伤叹佛教正法垂灭,劝励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