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蔡文姬 范晔

2020-07-24知识4

蔡文姬的故事简介 加你的评价 wshzzhe.来自团队:数学爱好者 采纳率:64% 简介 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问问,范晔为什么要为蔡文姬立传???跟自身经历有关么? 没有关系历史上真有蔡文姬这个人吗? 蔡文姬的真伪如今应该还是个迷,但个人偏向有。《三国志》这本史书在历史上算是比较客观、真实的,虽然它记录的历史太过于简略,但这也使得它记录的都是很官方,真实性较高,都是历经考证的,虚假成分很少,不考证的陈寿不会把其写入进《三国志》的。而蔡文姬的名气很大,“文姬归汉”故事更是深入人心,陈寿与蔡文姬相距年代又不远,这种大事,陈寿没有理由不把蔡文姬写进去的。即使是后来的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也没有把其写进去,所以这就比较蹊跷了。蔡文姬有记载是在《后汉书》中,《后汉书》是宋时期范晔所著,而蔡文姬的事迹他是根据魏丁廙写的《蔡伯喈女赋》和曹丕为这篇赋写的《序》而加进去的,虽然丁廙和曹丕都是当时大文豪,但丁廙是曹植这边的人,要说曹丕为其作序是不一定可靠的,这也很有可能是后人杜撰的,这个史料是站不住脚的。除此之外,范晔年代距三国不如陈寿近,可取性也是不如《三国志》的。不过也有可能是陈寿史料不足没有把其写入进去,毕竟当时战乱,蔡文姬作品难以保留下来,而陈寿没有见到过蔡文姬的真正的代表作品,自然不会贸然把蔡文姬写入史书当中了。有人或许会说蔡文姬的代表作《胡笳十八拍》不是流传下来了么?但其实这个作品是不是。蔡文姬的才华在当时能称得上顶尖吗? 蔡文姫的才华在当时只能算是一位很有才的女子,据历史记载,她记忆力好,能够背诵出她父亲蔡邕两千卷藏书中的四百多卷,她精通音乐,能够自己作词,谱曲,还创作了一首名曲《胡笳十八拍》,但比起经学大师郑玄,神医华佗,刘徽的《九章算术》,还有建安七子,文学创作极盛,孔融,陈琳,王粲,徐斡,阮瑀,应越,刘桢等大文豪,小巫见大巫,所以只能算是一位很有才气的秀女子。如何理解曹操把蔡文姬嫁给一个种地的人的心理? 建安十三年(208年)对曹操来说是最忙的一年,年初北征乌桓回师,路上还看了大海、写了诗;之后首席参谋郭嘉死了,曹操还来不及悲伤,他最疼爱的儿子曹冲也死了。大喜大悲,都在这一年。这一年,曹操还杀了“老愤青”孔融和自己的私人医生华佗,当然这些都算不上最重要的事件,这一年最重要的事是赤壁之战,曹操折戟沉沙、霸业遇阻。在这个多事之秋,曹操还忙里偷闲,专门派人去胡中接回了一代才女蔡文姬,成就了一段文化上的佳话。有人认为,曹操接回蔡文姬是为的是繁荣文化事业,甚至还有人说曹操为了加强民族团结。文姬归汉的确于国于家都是一件可喜的事,但说到这件事的背景和意义,或许并不如大多数人想的那样。蔡文姬的一生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而她却不能两全。蔡文姬,汉末名士蔡邕之女,祖籍东汉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圉镇),一生坎坷,先后有过3段婚姻,其中一段嫁给了当时的南匈奴人,并在那里生子。曹操就是派人去南匈奴接蔡文姬回中原的,南匈奴在政治上倾向于朝廷,听从朝廷的指挥,对曹操来说他们是附庸或者盟友。曹操出面要一个人当然不是问题,但这个人已经嫁到南匈奴多年,还生下了本族的后代,硬要她走,。如果是董卓部将虏获的蔡文姬,那是在董卓被杀之前还是之后? 记录东汉历史的后汉书有好多版本,只是因为范晔的版本不但集大成、而且实在太为出色,其它版本在范晔的版本出来之后就逐渐佚失了。其中一个版本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史学家谢承所写。谢承后汉书虽然没有传到今天,好在因为裴松之注三国志的引述,而将谢承后汉书记载的王允杀蔡邕故事传到了今天。图1、大殿上的群臣(《犯长安》)在董卓被杀的时候,依照推算王允为首的朝臣应该已经集合在未央殿等候。董卓被杀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未央殿里来。听闻董卓被杀,朝臣们肯定议论纷纷,其中受过董卓恩惠的人,肯定是不高兴。这些不高兴的人中,就包括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我们之前介绍过,董卓一进京,就征召名士蔡邕。蔡邕被征召之后,三天之内遍历三台,短短时间内就从一个平民成了高官,而且被封为高阳侯。而且在董卓执政期间,对蔡邕很是重视,不少朝政大事也咨询蔡邕。可以理解,忽然听到董卓被杀,蔡邕是有些不痛快的,就不自主的发出了叹息声。可能是由于蔡邕和王允离的太近了,蔡邕的叹息声被王允听到了。蔡邕这样不自禁惋惜声,让主谋刺杀董卓的王允听后自然不高兴。王允于是就当面责问蔡邕说:“董卓,国之大贼,杀主残臣,几乎将大汉的天下葬送,天地所不佑,人神所同疾。你身为。

#三国#董卓#三国志#曹操#悲愤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