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情况

2020-07-17知识7

我在香港看到一本书,讲的就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包括最近的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等等,里面涉及一些政府政治的意识。遗憾的是没有购买。如果楼主需要,我哪天去买了。试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及其形成原因 从历史发展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一直就有区域特点。第一、自然环境,温度、湿度、降水量等,尤其是降水量,这对农业发展影响很大,从而影响了人口、产业等等。使沿海、东南部地区有较多的人口和适宜的生存环境,劳动力多,资金积累快,也利于吸纳其他公司企业。第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改革开放前,国家考虑到安全和经济发展问题,将许多产业安排在偏远地区;改革开放后,国家有先发展东部地区再让东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方针,由此我们看到了一批批的新兴经济区,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东西部巨大差异、贫富差异的严峻问题,也与此有关。第三、沿海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发展的吸引力,优良的生活环境,吸引了资金、人才、机会.而内陆地区,由于种种原因,教育跟不上,技术跟不上,观念也较落后,只有一些煤、石油等资源,只能提供短期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不能是大多数人享受到资源开发的利益。按照经济发展状况可以中国分成哪几个区域 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产业依赖于能源资源,能源和资源,分布不均,地区差异造成的。3。进口和出口贸易的因素导致的水陆交通枢纽,该地区的发展 传输的业界领先的因素也可能中国区域经济发展 一1.历史原因.2.传统工业依赖能源和资源,能源和资源的不平衡分布造成区域差异.3.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导致的海陆交通枢纽地区的发达.4.产业主导因素的转移也可以导致地域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基本经验 (一)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历史经验表明,国内地区差距的缩小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它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区域经济的中国现状 2006年05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一季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呈现东部快于西部、西部快于中部、中部快于东北的态势,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差距均有所扩大。按照“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四类主体功能区。“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过去只是粗略地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东北,东部加快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更侧重于一种要求和理念,而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把理念变成了能够有效操作和运行的模式。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俞国生代 表认为,这四大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增强了规划的空间指导和约束功能。一季度,中国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地区生产总值(GDP)分别增长14.0%、12.7%、12.2%、11.6%,均比上年同期有所加快。东部地区与西部、中部、东北地区之间的差距由上年同期的0.6、0.8、1.8个百分点扩大到1.3、1.8、2.4个百分点。发展改革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王新怀此前在“中国-欧盟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上表示,截止到2006年,中国区域发展差距短时间内难以缩小。中国四大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 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是经济活动,经济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进行的,经济区域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区域经济作为发展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具有严格的内涵:在一个自然环境、人文条件基本相似的地理区域内,如何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实现最优化的发展。其必不可少的要素有:1、特定的地理区域;2、资源条件相同或相似;3、人文社会条件基本相同;4、经济活动的方式及特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5、区域内形成统一、有序、健康的市场。在我国目前现阶段,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我国是个大国,经济区域众多,条件千差万别,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有差异。怎么使各地区都发展起来,区域经济活跃,整体效益高,就是发展经济学要研究和很好解决的关键问题。区域和产业是不可分的,区域经济发展起来必定会带动一批产业发达起来。还要通过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把各区域联结起来,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才能把整个国民经济搞上去。(二)中国是个发展中的大国,地区差636f70797a6431333361303035距大,总体发展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是基本特征。中国要完成工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历史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怎样? 要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就必须从宏观、中观、微 观三个层面同时组织实施。但从目前及近、中期的实际收 效出发,首先要抓住区域循环经济这个中观环节。所谓区域循环经济,指

#经济#区域经济发展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