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他们每小时都要徒步穿越一次滑坡体核心区,为了……

2020-07-24新闻15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中国新闻网

险情发生后,通往滑坡体的通道就设置了卡口,拉上警戒线,而警戒线以内的这个区域,就被称为“核心区”。这个危险区域,李美云和同事每小时都要徒步穿越一次。

23日早上8时,穿上雨衣和雨靴,带上卷尺、笔和本子,湖北省恩施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工程师李美云穿过警戒线进入滑坡体核心区,开始当天的第二轮监测工作。当日,中新社记者获准跟随李美云进入核心区,现场观察滑坡核心区。

恩施市马者村沙子坝滑坡体21日5时30分出现大面积滑移,150万立方米泥土滑入清江,淤塞清江发生堰塞湖险情。目前,上游来水已冲开堰塞湖顶,缓解了堰塞湖可能瞬间溃坝的危险。目前,滑坡体的地质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密。

7月22日,在湖北省恩施市马者村沙子坝,因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堰塞湖已被水流冲开。图为马者村沙子坝大量泥土滑入清江。周星亮 摄

险情发生后,通往滑坡体的通道就设置了卡口,拉上警戒线,而警戒线以内的这个区域,就被称为“核心区”。这个危险区域,李美云和同事每小时都要徒步穿越一次。

据介绍,现场共设置了24个监测点,其中9个位于滑坡体前缘,目前监测员主要对后缘部分及集镇进行监测。当日,记者获准进入的正是滑坡体的后缘部分。

“我们一共4个人,分两班轮流值班,负责进行信息采集,一小时一汇报。”李美云边走边说,监测员的主要工作是对监测点进行巡查,记录每个监测点数据变化情况,供专家组进行研判。

滑坡范围内的屯渝公路路面多处开裂,在路面较大的裂口处,监测员做了记号并进行了编号,详细记录了监测后数据变化的情况。

“我们不仅要观测裂缝的宽度的变化,还要测量和记录位移和下挫的情况。”在第20号监测点,李美云蹲下身,拿出随身携带的卷尺,测量裂口的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

顺着公路边的一条泥泞的小路,李美云沿途查看。小路上有多条裂缝,最宽处约30厘米,裂缝一直延伸至农田内。

图为航拍湖北恩施滑坡现场。周星亮 摄

小路的终点是1号监测点。这是一栋民房,已经严重变形,整体向前倾斜,墙面开裂,地面隆起。外墙上的监测数据显示,19日14时22分,裂口宽20.4厘米,20日14时40分,裂口宽20.8厘米。

“这个点,我目测即可,现在大家快速通过,不要停留。”李美云说,虽然不用采集信息,但每次监测都需要到现场进行目测。

3号监测点是一栋刚刚完工不久的民房,墙面还没有粉刷,砖块裸露在外。李美云告诉记者,在20日,房屋外墙还很完整,并没有开裂,就在人员转移后的几天时间里,房屋外墙已经出现了多处裂缝,墙面向外隆起,已经很危险了。

据李美云介绍,17日16时许,马者村地质灾害监测员在巡查地质灾害点时,发现地表裂缝,并及时上报滑坡险情。相关部门专家经综合研判认为,当地存在大的蠕动变形,并于当晚落实专人将危险区域内民众撤离至安全范围。18日凌晨,现场约10万方山体垮塌,4户7间房屋倒塌,21日发生大面积滑坡。由于预警及时,人员撤离迅速,累计8000余人安全转移,无人员伤亡。

“精准精细做好监测预警预报要坚持人防和技防结合,但很多地方必须得靠人一一去监测记录并判断。这是机器无法替代的。”李美云说,这次地质灾害能及时预警预报,“人”的监测与判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近9时,李美云走出核心区时,已经是大汗淋漓,稍作休息,就又奔赴离滑坡点更近的区域开始第三轮监测。

来源:中国新闻社

原标题:《徒步穿越湖北恩施滑坡体核心区》

作者:郭晓莹、董晓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