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非遗文化注入景区成为亮点和必要

2020-07-24新闻13

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王庆和)7月17日至21日,汉中市南郑区文化馆组织汉中藤编、棕编等1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认走进南郑区龙头山风景区,开展了探索与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图片展览、现场表演游客互动体验、文旅产品销售等,人气活跃,给旅游景区增添了文化元素,彰显了地方特色,成为旅游景区一大亮点。

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知非遗。参与此次非遗进景区活动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汉调桄桄》以舞台表演形式将古装本戏《韩信拜将》和折子戏《拾玉镯》呈现给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省级非遗项目《舞龙》《舞狮》为景区和游客营造了喜庆祥和的氛围,其舞狮表演传承人凌空表演,惊险刺激,给人以力与美的艺术享受,沸腾了观众。

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展演,游客兴趣颇浓,展开了互动,一下就拉近了非遗与游客间距离。省级非遗项目《高家岭土陶烧造技艺》带着陶泥和拉坯转盘,手把手教游客塑形、成器。体验者和旁观者感受到老手艺人的坚韧和不易;汉中《藤编技艺》《棕编技艺》《竹编》《扇编》传承人们现场展示,让游客们啧啧称赞,拍照、抖音、直播轮番登场,场景喜人。

产品销售有冷有热。省级非遗项目《汉中面皮》摊位前长龙不断,《黄官浆水豆腐干》《炸油糕》也十分火爆,购销两旺;而《黄官盐菜》《黄官黄酒》问者多购者少,也许是口味习惯的原由吧。汉中扇编、竹编项目摊位购者如潮;藤编、棕编项目咨询人多,购买者少。只因制品体积较大,不便携带。纯手工制品方面,价格偏低,每件10元~50元,近成本价销售,几乎没有利润。尽管如此,几天纯手工制品销售非遗产品3884件,销售收入3.8万元。

通过短时间的探索性实践活动,经济效益虽然较小,但社会效益却十分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非遗进景区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使文旅融合有了载体,使景区提升了品位,增添了内涵,互为添彩。二是让非遗产品拓展了一定市场,使藏在深闺的非遗产品资源,扩大价值效应。三是使非遗及传承人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了非遗传承发展的信心,让地方非遗传播更远。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商机。

综上所述,非遗进景区是新形势下保护传承非遗的有效举措,也是文化单位和非遗传承人应有的主动作为,十分必要,值得推广。同时,非遗项目要根据游客需求,不断研发适销对路的文创产品,扩大市场销售,提升价值。旅游景区也应深度认识,创造条件,加强合作,使来景区展演展销的传承人进得来,留得住,乃至扎下根,从而实现非遗传承、景区增收、满足游客需求等多方面共赢。

编辑:唐伟 慕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