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什么官

2020-07-24知识4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具体是什么官职? 三省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其中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隋唐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隋称内史令),副长官为中书侍郎(隋称内史侍郎),主要职官有中书舍人。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起草之责主要由中书舍人负担。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隋称纳言),副长官为黄门侍郎(后改称门下侍郎),主要职官有给事中。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如认为不当,可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驳正之权主要由给事中掌握。中书、门下二省都设在宫内,所以又有谏诤之责,设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左右拾遗,分属二省(左属门下、右属中书),以匡正皇帝的过失。尚书省设在宫外,长官为尚书令,实际不任命,由副长官左、右仆射代行职权。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负责都。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武周时期的官衔,狄仁杰曾在武则天时期担任过此官职。《新唐书.百官志》载:“光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垂拱元年改门下省曰鸾台”,也就是说“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其实就是唐初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到底是什么官职呢?唐初,唐随隋制,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全国最高的国家机关,总揽全国军民事务。三省最高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就为“宰相”之职,《新唐书.百官志》载:“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尚书省掌“典领百官”,负责政令的执行;中书省掌“佐天子执大政”,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掌“出纳帝命”,负责审查诏令,签署奏章,并有封驳之权(退回诏令)。而在当时,为了方便三省“宰相”的议事,唐皇就在门下省机构下设置了一个“政事堂”(后唐中宗时迁于中书省),用于方便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因唐太宗曾担任过“尚书令”,遂后世臣子都不敢居其职,于是尚书左右仆射就成了尚书省实际的长官)在此综理全国政事。随后“政事堂”也就成为了协助皇帝处理朝政的最高议事机构,能进“政事堂”参预国事者皆为唐朝实际的“宰相”。当然历代帝王都不会让相权完全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实际是什么职务?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则天称帝改国号后周,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同为政务枢纽,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与凤阁、鸾台协商处理政务的意思。这个标准职位在武则天时期相当于宰相,我们常见于影视作品,武则天后期不得不倚仗狄仁杰,就是这么个职位。体现了狄仁杰在武周晚期朝廷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使得他可以从容不迫的安排唐朝复辟,安排好了自己的接班人张柬之,成功地把武周恢复成了大唐。总管,凤阁鸾台平章事,和内史分别是什么官职 “改名狂魔”武则天掌权后,为了显示自己与之前帝王的不同,将中书省改名为“凤阁”。门下省改名为“鸾台”。因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武则天时期就被称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并将中书令改名为“内史”,成为当时的首席宰相、政事堂的总负责人,狄仁杰官职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个什么官职?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中书、门下二省本为政务中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唐代后期及五代,“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此外,以节度使等而兼中书令、侍中或同平章事的也是虚衔,被称为使相。“同平章事”虽通常自五品以上官员中选拔,但拔充此职时,多转为中书侍郎或门下侍郎,这是因为中书、门下两者始终是政府枢要机构之故。扩展资料:贞观十七年(643年),李勣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是此号第一次出现。其后,以此衔为参政标志,虽本官品级高于三品者也要加此衔才得为宰相。“平章”意为评议辨别,引申为断决处理。受此衔者,是唐代非中书令,门下侍中而又实际担任宰相者。史载贞观四年(630年),戴胄以民部尚书同平章国计;八年,左仆射李靖以疾辞位,诏令其病稍痊愈,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政事。这都是此衔出现的早期记录。至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始成为四品以下知政事者的头衔,其位在“同三品”之下。参考资料来源:-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周时期的狄仁杰官至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这个官位是个什么概念? 宰辅就是宰相。狄仁杰是正三品的品秩;因为他是内史令(中书省 长官),所以他是宰相之一!问题的关键是:唐朝 的宰相的评判标准并不在于品秩,而是与不同时期的行政体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什么官 相当于宰相之一,现今的主管几个方面的国务院副总理,但待遇同总理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在唐朝,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又称“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中央官员,实际是宰相之任,相当于国务院总理。刺史是地方官员,相当于地级市市委书记兼市长,二者权力差距不是一般的大,但刺史的品级或许比宰相还高!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真宰相的重要标志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之中,中中书管政令,门下管监督,尚书管执行,三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都是宰相。后来,皇帝为了控制相权,喜欢用一些年纪较轻、官阶品较低的官员担任宰相,由于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这些官职的地位崇高,轻易不授人,所以皇帝会给这些官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赋予他们宰相的权力。“中书门下”是指宰相相议事的政事堂,“同三品”是因为中书令、侍中都是正三品;至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后期的称呼,本质上跟“同中书门下三品”没有区别。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是为了表示这些官员享有与中书令、侍中享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力,凡加此衔者都是真宰相,不加此衔者不是真宰相。至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与“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没有区别。为什么有宰相之权的狄仁杰职务是“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在电视剧《神探狄仁杰》中,狄胖胖最喜欢微服私访。有一个情节,就是狄胖胖去幽州微服私访时,被当地的刺史无端逮捕审问。审问时,狄胖胖发动嘴炮攻势,说的刺史脸色发青,大声喝道“你到底是何方刁民”,这时,就到了狄胖胖装逼的环节了,只见狄胖胖缓缓转过身,说道“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狄仁杰!这一番话吓得刺史差点从座位上摔下来。可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个非常大的官,连一州之长听了后都浑身发抖。那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到底是个什么官呢?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宰相),不过他只当了几个月,就被人陷害,被贬去当了彭泽县县令。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又被武则天召回朝中,官拜鸾台(门下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也就是说,狄仁杰当过两次凤阁鸾台平章事。众所周知,唐代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即负责起草决策的中书省、负责审核决策的门下省、负责推行政策的尚书省,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互相制约,这样就避免了历史上一个宰相独断专权的可能性。宰相多了,自然要在一起开会讨论军国大事。开会的地点叫做“政事堂”,久而久之,宰相。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多大的官?和刺史比如何?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是武则天时期才有的一个特殊称谓,严格意义上这并不是一个有品级的官职(准确来说这个叫做差遣),但是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就把他当做一个有品级官职来理解,相当于正三品。在唐朝时期(包括武周),正三品的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就是宰相,而且是有实权的宰相,就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正国级(当然,唐朝时候宰相不止一个,但是现在国务院总理只一个)。武则天时期的狄仁杰,就曾担任过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在这里稍微讲一下唐朝的官制。唐朝实施的是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而在尚书省下面,又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中书省的长官为中书令(正三品),门下省的长官为侍中(正三品),尚书省的长官为尚书令(正二品)。六部的长官均为尚书(正三品)。唐朝实施群相制度,理论上来说,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但是,李世民登基前曾担任过尚书令,因此李世民当皇帝后,尚书令便不设了,实际上左右仆射就成了尚书省的最高长官;而另外两省的长官侍中和中书令,因为位高权重,在唐太宗时期轻易不会授人。这样一来,三省的长官都空缺出来了,宰相岂不就就是没人了?当然不是,李世民会给一些品级低于三省长官的官员加上“参议朝政。

#汉朝#晋朝#刺史制度#元朝#凤阁鸾台平章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