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柱状透镜专利技术

2020-07-17知识18

裸眼 3D 技术是什么原理? 这个还真不懂。不过,百度百科里看到了楼上说的。裸眼式3D技术大多处于研发阶段,并且主要应用在工…柱状透镜技术的介绍 目前,获得立体感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视差立体法观察者不必通过特制装置即可直接用肉眼观察。该方法采用柱镜状立体光栅或平行线条光栅,其理论基础在于利用立体光栅对光线的折射配合人的双眼视差和会聚形成立体感。最早的立体图片制作方法主要是利用印刷或照片冲扩技术,将由不同角度拍摄的同一景物的多张图片印刷或扩印在纸张上,再由人工贴上柱透镜立体光栅片,从而产生立体效果。这种工艺存在操作难、效率低、质量差、废品率很高的特点,且需要昂贵的特种制造设备和耗材。大大阻碍了这项技术的应用发展。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图像输入、处理及输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计算机合成立体图片提供了方便。本文将在基于柱透镜立体光栅的立体照片的制作原理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提出和实现一种计算机辅助彩色立体图片合成方法。较之传统的立体照片制作工艺,在经济性及使用灵活性等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透镜近光切线调平方法,光型标准:近光切割线一定要达到左右整齐,远光效果呈柱状。密封要好,不能进水进雾,否则会影响车灯效果。透镜改装的另外一大要点是改灯所需的所有市面上有哪些裸眼3D数字标牌产品是采用柱柱状透镜技术? 采用柱状透镜技术的裸眼3D数字标牌的产品有:PIA3D(普什信息自动化有限公司立体显示事业部)生产的裸眼3D数字标牌广告机。裸眼立体广告机、超强视觉冲击,优美真实生动环境感染。广告传媒行业的新贵族,企业家的财富源泉。LCD屏幕:对角线42英寸关键词:广告机、立体广告机、裸眼3d广告机、3d立体广告机、裸眼立体广告机网络广告机、立体网络广告机、场所:商场、汽车站、火车站、机场、地铁、楼宇、公交、酒店、移动通信公共场所等柱状透镜—柱状透镜技术也被称为双凸透镜或微柱透镜3D技术,其最大的优势是其亮度不会受到影响。柱状透镜3D技术的原理是在液晶显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层柱状透镜,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这样在每个柱透镜下面的图像的像素被分成几个子像素,这样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于是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显示屏,就看到不同的子像素。不过像素间的间隙也会被放大,因此不能简单地叠加子像素。让柱透镜与像素列不是平行的,而是成一定的角度。这样就可以使每一组子像素重复投射视区,而不是只投射一组视差图像。之所以它的亮度不会受到影响,是因为柱状透镜不会阻挡背光,因此画面亮度能够得到很好地保障。不过由于它长虹X1柱状透镜式裸眼3D是什么,长虹X1是一款支持裸眼3D功能的智能手机,它采用的是柱状透镜式裸眼3D技术。柱状透镜技术的柱镜光栅的运用 裸眼3D广告机代表尺寸有82寸、46寸、24寸、21.5寸等,以卓美华视生产的82寸裸眼3D广告机为例。82寸裸眼3D广告机产品参数 裸眼3D技术 柱镜光栅(高亮度)3D网络播放平台 亮度 400nits 对比度 500:1 分辨率 1920*1080 3D可适角度 大范围观看距离,180°全角3D显示 3D最佳观赏距离 4.2m-7m(TBD)主机类型 集成标配主机 长 191.8cm 宽 112.8cm 厚(Max)20.57cm 重量 180Kg 裸眼3D平板电脑,是一种小型、方便携带的个人电脑。裸眼3D技术 液晶光栅 3D网络播放平台 亮度 300nits 对比度 600:1 分辨率 1920*1200 3D可适角度 40° 3D最佳观赏距离 0.4m-0.8m 2D-3D切换 硬件配置 TI4470,1.5G双核A9 软件平台 Android4.0以上 屏幕尺寸 10.1inch 长 652.5px 宽 427.50px 厚(Max)31.25px 重量 0.6Kg手机的裸眼3D功能是噱头还是真的有特色? 从屏幕浏览和裸眼3D拍照技术上来说的话。27,954 ? 邀请回答 ? 1 条评论 15 个回答 通信专业,擅长无线电通信、光通信等。7 人赞同了该回答 一项技术在发展之初也许都有点放大镜的历史 放大镜是用以放大物体的凸透镜,显微镜的雏形。历史 基本上,没有一个明确的资料显示放大镜是何时发明的,但可以肯定是不晚於十三世纪末发明的。早於千多年前,人们己把什么是柱状透镜 柱状透镜技术也被称为微柱透镜3D技术,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这样在每个柱透镜下面的图像的像素被分成几个子像素,这样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透镜的成像规律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的

#透镜成像规律#3d技术#裸眼3d技术#广告机#裸眼3d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