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土尔扈特头饰

2020-07-17知识6

蒙古族有多少个部落?服饰有什么不同? 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周纯杰表示,经过4年多时间的调查,最终确定了蒙古族28个部落的传统服饰的基本样式,共制作了内蒙古现存28个蒙古族部落的108套服饰和34组头饰,并已全部移交内蒙古博物院,作为永久性藏品,供展示研究之用。中国那个少数民族衣服漂亮? 凉山彝族的服饰,多姿多彩,风格独具。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凉山不少地区四季冷凉,气候变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饰季节性不强,察尔瓦(披衫)常年皆着。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服装特点:基本信息-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除小凉山和云南的彝族穿裙子外,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裤,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彝族服饰精致的花边,已婚妇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彩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元代蒙古服饰和清代有什么区别? 清朝时代的蒙古民族服饰受清朝服饰制度,蒙古王公贵族的服饰按官衔品级戴顶子和翎羽,穿蟒袍和补服,以区别其身份地位。文武品官服饰有朝冠、吉服官、端罩、补服、朝服、蟒袍等。据《巴彦淖尔文史资料选辑》所载:旗扎萨克诺彦戴红宝石顶子,花翎;旗协理戴珊瑚顶子暗花翎;管旗章京戴紫红珊瑚顶子;梅林章京戴亮蓝顶子暗花翎;扎兰章京戴不透明蓝顶子、暗花领翎等清代品官冠服,只能说明蒙古民族上层任务服饰的部分变化,而不是意味着整个蒙古民族服饰满族化了。其实清代广大蒙古人民的服饰,不但保持着自己民族固有的特色,而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款式风格和缝制工艺。据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记载,满族服饰的不少款式如辫发、红纬帽、暖帽、立领大襟袍、马褂、套裤、长短坎肩、云肩等,是在吸收元代蒙古民族服饰某些款式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不仅如此,元代蒙古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服饰,对满族也有很深的影响。不过,在元代满族也不是照抄照搬蒙古民族的服饰,而是吸取可用之处和自己传统款式融合在一起,创造了许多富有满族特色的服饰。那么清代蒙古民族服饰的有些款式,也不是照搬满族服饰,而是和自己传统款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许多具有蒙古族服饰的保护传承 2004年,蒙古族服饰被列入国家民族民家保护工程试点项目,2008年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9年4月,内蒙古当地政府牵头,开展蒙古族服饰的抢救保护工程。调查工作遍布内蒙古地区的50多个旗县,600余名乡土专家和牧民群众接受采访。经过4年多时间的调查,最终确定了蒙古族28个部落的传统服饰的基本样式,共抢救性制作了内蒙古现存28个蒙古族部落的108套服饰和34组头饰,并已全部移交内蒙古博物院,作为永久性藏品,供展示研究之用。内蒙古自治区标准化院院长兰英介绍,我国首部民族传统服饰地方标准《蒙古族服饰》已于2012年8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包含了28个部落的服饰(包括头饰、帽子、长袍、坎肩、佩饰、靴子等)特点、分类的《蒙古族服饰》系列地方标准,将标准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过程中,将传统的蒙古族服饰的基本元素进行准确、真实的保存,提炼出蒙古族服饰文化的基本元素,并使之与现代的审美需求、生产生活需求和工艺技术有机地结合,形成技术规范,成为蒙古族服饰组织生产、流通使用等方面的准则和依据。标准中收录的56套蒙古族服饰实物标准样品均有彩色效果图、款式图、裁剪图,并以蒙、汉两种版本发行。这28蒙古族女性戴的圆顶帽怎样制作? 蒙古族妇女头饰,是蒙古族服饰中最华彩的部分。当你亲临那达慕大会、敖包祭祀、隆重的婚礼场合时,总能看见戴着华丽头饰的蒙古族女子。特别是每当姑娘出嫁时,新娘子那银光闪烁、珠宝垂面的头饰,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蒙古族无论属于哪个部落,还是生息繁衍在何地,妇女的头饰都会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古韵犹存的头饰,融汇了民族的集体智慧,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也记述了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蒙古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他们把一些劳动和生活用品加以美化,使之成为服饰的一个组成部分。华丽的蒙古族头饰,是由金银珠宝装饰而成,显然,这与蒙古族的生活习俗有关,除了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等因素外,也有显示民族个性和自尊心的因素。蒙古族自古就以游牧为主,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他们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追求。到了近现代,这种生活方式仍然占据着他们的生活,为此,牧民们把自己的主要财富,转换为金银珠宝佩戴在身上,以便保存、迁徙。佩饰在汉文化中是作为服饰的点缀而存在的,而在蒙古族文化中,尤其对女性而言,用浑身披挂形容更为贴切,她们喜欢珠光宝气的装饰自己,并且把头饰看作是财富和美的象征。蒙古族大多生活在高寒地区,以畜牧业为谁知道蒙古族有多少个部落?服饰有多少种的款式?要详细的!!! 早期的时候应该有:科尔沁部,喀喇沁部,乞颜部、札答兰部、泰赤乌部、塔塔尔部、翁吉剌部、蔑儿乞部、斡亦剌部、克烈部、乃蛮部等。鄂尔多斯部是后期产生的,还产生了很多部落,比如车臣汗部,扎萨克部,赛因诺言部,土尔扈特部,准各儿部等等 至于服饰,内容比较多,在这个网址 http://baike.baidu.com/view/193303.htm中国有哪些风景优美适合自驾的公路? 喜欢旅行,过一段时间可能买车了。中国有哪些公路风景优美,适合自驾?蒙古族舞蹈类型和种类有哪些? 1、顶碗舞鄂尔多斯蒙古族从元代承传下来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新颖,动作优美,气质高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在整个蒙古族民间舞蹈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2、筷子舞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两手各握一把筷子,手持筷子的细头,击打筷子的粗头。动作有双手胸前交叉击打筷子,也可击打双肩;双手腹前交叉击打筷子;双手胸前击打筷子,接一手打肩一手交叉打腿。3、盅子舞流传于鄂尔多斯的一种舞蹈。每逢佳节、喜庆欢宴之际,人们在酒足食盛之时,拿起桌子上的酒盅舞蹈起来,以表达喜悦之情。每一只手持两个盅子,击打出各种快、慢、碎、抖等声音,随着音乐舞动的双手用盅子击打出各种节奏。4、角斗流传在自治区以摔跤之乡著称的锡林郭勒草原的一种模拟性舞蹈。由一个人表演两个人摔跤的生龙活虎般的拼搏动态,而且表现得比生活中的摔跤还要生动、灵巧、幽默、滑稽,所以深受群众的喜爱。5、普修尔乐舞又称托普修尔乐舞。巴拉特蒙古用蒙古语跳民间舞称为贝.贝伊勒,汉语意为身体的律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舞蒙古族的头饰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蒙古族妇女头饰,是蒙古族服饰中最华彩的部分。当你亲临那达慕大会、敖包祭祀、隆重的婚礼场合时,总能看见戴着华丽头饰的蒙古族女子。特别是每当姑娘出嫁时,新娘子那银光闪烁、珠宝垂面的头饰,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蒙古族无论属于哪个部落,还是生息繁衍在何地,妇女的头饰都会成为当地的亮点和人文景观。古韵犹存的头饰,融汇了民族的集体智慧,审美意识和生活情趣,也记述了蒙古族的历史和文化。蒙古族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他们把一些劳动和生活用品加以美化,使之成为服饰的一个组成部分。华丽的蒙古族头饰,是由金银珠宝装饰而成,显然,这与蒙古族的生活习俗有关,除了自然环境、宗教信仰等因素外,也有显示民族个性和自尊心的因素。蒙古族自古就以游牧为主,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他们对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追求。到了近现代,这种生活方式仍然占据着他们的生活,为此,牧民们把自己的主要财富,转换为金银珠宝佩戴在身上,以便保存、迁徙。佩饰在汉文化中是作为服饰的点缀而存在的,而在蒙古族文化中,尤其对女性而言,用浑身披挂形容更为贴切,她们喜欢珠光宝气的装饰自己,并且把头饰看作是财富和美的象征。蒙古族大多生活在高寒地区,以畜牧业为中国那个少数民族衣服漂亮? 不同地区不同部落不同时期的蒙古族服饰配饰感觉就很大气布里亚特服饰(最喜欢这张画了)巴尔虎服饰这些地区的服饰看着很有满族风格,又有自己的特色。

#满族#中国服饰#蒙古族#头饰#中国传统服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