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乘百法明门论的原文 正念正知不放逸

2021-03-18知识8

观音菩萨如何供养 观音菩萨供养最好是用心供养,用欢喜心为大家服务,从身、口、意下手发慈悲心(无我、无相、无慢)这样你就最好的供养了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反之,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也跟你身心相应。你会无上欢喜。南无阿弥陀佛!

《大乘百法明门论》的原文是什么? 《大乘百法明门论》2113天亲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5261如世尊言。一切法无4102我。何等一切法。云何1653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做。如是次第。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第二心所有。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根本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不正见。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

《入行论》第51、52课串讲笔记 去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fenanda_wu【科判联系】《入行论》十品的内容涵盖了所有菩萨道的修行方法。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3646431第一品宣讲菩提心利益,让我们对菩提心生起欢喜心。菩提心的本体就是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核心就是为了利益众生、他人。第二品就讲了修持菩提心,需要清净它的违品,需要忏罪、积累顺缘等等。第三品告诉我们如何受持菩萨心。受了菩萨戒之后要护戒,护戒通过第四品不放逸和第五品正知正念进行宣说,第四品宣说了要守护菩萨戒就不能放逸,要有小心谨慎的心态。第五品从正知正念来宣讲护戒的方便。正知:就是经常观察自己的三门,并了知自己的心正处于什么状态。正念时刻不忘失善法。如果缺少正知,就会观察不到自己的身、语、意处于怎样的状态中,会放逸,会产生很多非法的念头,就会造很多罪业,正念也随之缺失。因此正知正念对护戒的确是殊胜的方便。第五品戊二(正知正念)分三: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二、护心之方便法—护正知正念;三、教诫结合相续而精进。也就是护持正知正念,并结合修行心相续而精进实践。其中:己一、护戒之方便法—护心(分二:一、略说;二、广说。庚一、略说。

“正念”是什么意思? “正念的意思,就是觉照,同时它也意味着深入地观察。《清净道论》认为,念是一种心理过程,通过不忘失的忆念,以保持思虑的稳定、不飘荡。因为念的稳定,使得修行者可以执。

什么是佛教正觉总持咒?

求佛教高手解答:称呼“观世音菩萨”可以有哪些不同称呼呢? 观世音,梵文Avalokite?vara,译为中文是“光自在”\"观世音\",是“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摩诃萨”的简称,又作南无观世音、师子无畏音、大慈柔软音、大梵清净音、大光普照音、天人丈夫音、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等。

什么是心所? 是心所有法的简称,也就是为心所有的各种心理现象,共有五十一法,即遍行五、别境五、善心所十一、烦 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四。兹分述如下:遍行心所:遍行乃周遍起行之意。

大乘百法明门论的原文 大乘百法明门论天亲菩萨造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做。如是次第。第一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第二心所有。略有五十一种。分为六位。一遍行有五。二别境有五。三善有十一。四根本烦恼有六。五随烦恼有二十。六不定有四。一遍行五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二别境五者。一欲。二胜解。三念。四三摩地。五慧。三善十一者。一信。二精进。三惭。四愧。五无贪。六无嗔。七无痴。八轻安。九不放逸。十行舍。十一不害。四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不正见。五随烦恼二十者。一忿。二恨。三恼。四覆。五诳。六谄。七憍。八害。九嫉。十悭。十一无惭。十二无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举。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乱。六不定四者。一睡眠。二恶作。三寻。四伺。第三色法。略有十一种。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六色。七声。八香。九味。十触。。

什么是心所? 心所,与心王相对,即人的具体的心理现象。如小乘《俱舍论》,把心理现象分为五位75法;大乘《百法明门论》,分为五位100法。概括的说,人的心理现象不外乎知,情,意。。

#正念正知不放逸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