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四川是“四条河流”的意思吗,你知道清朝时期四川的版图有多大吗

2020-07-24新闻4

前不久去博物馆,听到解说人员是这样介绍四川的:四川的名字来源于四川境内的四条河流:岷江、沱江、嘉陵江、大渡河四大川,因此而得名。其实就解释完全错误,那四川又是什么意思呢?

四川的四条河流

四条河的解释来源

四条河的解释所能找到的出处是晚清民国通识课本《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但是这解释明显不靠谱,著名文史家流沙河先生对于这个说法做过明确的否定。

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

“省名四川,非谓此省有四条川。长江三峡,古称川峡。元代分为川峡东路、川峡西路、川峡南路、川峡北路,共四个行政区,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而建行省。

我们且不讨论老先生讲得是否全对。四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先秦时期四川称为巴蜀地区,秦灭巴蜀后,分别设立了巴郡、蜀郡。汉朝又将三峡以西的地区称为益州,四川以北的地区称为剑南。到了唐朝中晚期,在原来巴郡、蜀郡的基础上将四川分为川西和川东,分别设立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东川节度使。

先秦时期的巴蜀地区

初现于北宋年间的“四川”

宋太宗至道3年(997年),北宋将全国分为十五路,相当于十五个省,而四川地区分为西川路和峡西路,因此也称为川峡地区。峡指三峡,而川却不是指河流,而是指四川盆地平川沃野。

在西川路和峡西路的基础上,宋朝又将其分为四路:夔州路、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

由川峡四路得名的四川

行政中心分别设在今天的重庆奉节、四川成都、四川绵阳三台、四川广元。统称“川峡四路”,四川也因此而得名,“四川”一词也开始在南宋的诗词中出现。

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送丘宗卿帅蜀三首》人似隆中汉卧龙,韵如江左晋诸公。四川全国牙旗底,万里长江羽扇中。玉垒顿清开宿雾,雪山增重起秋风。近来廊庙多西帅,出相谁言只在东。

四川省的诞生

元朝在宋代的基础上,设置了“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或四川省,这是四川作为省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

元朝时期四川第一次以省命名

元朝时期的四川包括现在的四川中东部、重庆大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但并不包括今川西高原。

到了明朝时期,四川改名为“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包括今天的四川、重庆、贵州遵义、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

史上最大的四川版图

到了清朝时期,实行改土归流和废除土司制度,许多川西的少数民族也被并入四川境内,包括现在的川西高原、甘孜州西部的巴塘和理塘,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四川,面积近57万平方千米。

清朝时期的四川省

雍正5年,由于政治需要,遵义府被划入了贵州,此后云南东北部及贵州西北部分别划归云南和贵州。1997年重庆成立直辖市,四川也就是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四川了。

#清朝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