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白起固然是战国名将,是世间少有的军事奇才,甚至被称为战国第一猛将,曾为秦国立下旷世奇功,更是在长平之战中尽灭赵国主力,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就是这样的忠臣良将,最后却没有战死沙场,而是被秦昭王赐死了。
按《史记》之说,白起之死多半被归于范睢的落井下石。秦国在长平之战中屠戮了赵国数十万士卒,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自己的消耗也十分巨大。因此,两国曾一度和解,赵国割让六座城池给秦国,想换得片刻安宁。
不过,后来赵国觉得秦国也在连年征战中空虚,并无力再发动大规模攻势,竟又毁约。赵孝成王在平原君的支持下,采纳虞卿的建议,选择合纵抗秦。于是,秦昭王大怒,发兵攻赵。此时,白起却坚决反对,认为此举秦国不仅不会取胜,反而会大败:
“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不可。”——《史记·白起列传》
白起的这番话无疑是正确的。兵法云哀兵必胜,此前赵国在长平之战中惨败,几十万人丧命,如今全国上下同仇敌忾,势必誓死抵抗。
然而,在旁人看来,无疑是认为白起居功自傲。而且,此时的白起已经被范睢视为政敌,加之秦昭王也一直想证明自己,便于公元前259年派王陵率二十万大军攻打赵都邯郸。关键时刻,老将廉颇率十万士卒誓死抵抗,赵国也集中全部力量来对抗秦国。结果,战事进入焦灼状态,为取得胜利,秦国又增兵十万,可依旧未能获胜,反而损失了数万人马。
在秦国围困邯郸毫无进展的时候,白起却依然称病不出,甚至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此话令秦王非常恼怒。此时,范睢见白起失宠,便乘机从中挑拨。最终,秦昭王将白起贬谪为普通士卒,命其到阴密。不过,由于白起年迈生病,未能成行。
此时,不少人站出来落井下石,对秦王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于是,秦昭王令使者赐剑,逼白起自尽。这样,一代良将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未能战死沙场,着实令人惋惜。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叙述,对范睢和秦昭襄王进行了颇为严厉的批判,有明显美饰白起的倾向。须知,身为军人,自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白起一再推诿,且冷眼旁观,在秦国败绩之时,还炫耀自己当初的判断,自然是难得善终的。其实,白起之死,一方面是秦国内部政治斗争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他居功自傲,未能谨言慎行有关。
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