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俑的功能是什么 俑是中国古代坟中墓2113中陪葬用的偶人。5261是象征殉葬奴隶的模拟品。古代实4102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1653奴隶主主死后奴隶要为奴隶主陪葬,是殉葬品。这是奴隶制社会的一个特征。后来进入封建社会,以俑代之,可视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象征。俑大约是春秋战国时代才开始出现,它的前身是殉葬的活人。人殉极其残酷,在商和西周非常盛行,大量的活奴隶和活士兵被用作殉葬,比如安阳殷墟武官村大墓中排列着152具人骨,就是墓主生前的武士和奴隶。随着春秋战国时代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兴起,用奴隶作为人殉的习俗也被迫改变,从而出现以茅草等扎束成人形来代替真人殉葬。扩展资料在战国的楚墓中已经发现有木制的镇墓兽,西晋时期镇墓兽和镇墓俑开始在中原墓葬中流行,北魏后期镇墓俑固定为镇墓兽和镇墓武士俑各一对。镇墓兽、武士俑摆设于墓室内或甬道内的墓志之后,向门而列,武士俑通常放置在镇墓兽之后。到唐高宗时期演变为天王俑,天王俑与镇墓兽的配置逐渐取代了武士俑与镇墓兽的组合。墓中放置的两件镇墓兽,两件武士俑或两件天王俑,在唐代被称为“四神”。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后便逐步被汉化,天王形象也不例外,最初出现在佛教的寺庙和石窟。
举例阐述说明为什么唐代工艺美术成就代表了古代的东方文明?
汉代写意陶俑的艺术美是什么 1.古朴、稚拙之美纵观中国雕塑史,汉俑可以说是最古朴、稚拙的艺术之一。它比秦俑更拙、更美。为了达到朴拙之效果,汉俑在人物形态的处理上往往运用夸张的手法。无论是比例,还是动作、神态都竭尽夸张之能事,然而整体感、体量感特强,竭力追求某种粗笨稚拙的趣味。大多数汉陶俑都是粗轮廓的,缺乏也不需要任何细部的忠实描绘。有时施以浅浅的线刻,显得十分“古拙”、“朴素”稚态可掬。你看那过分长的袖,过分弯的腰,过分夸张的动态,“笨”得不合现实的比例,然而正是这种幼稚、粗糙、简单、拙笨却蕴藏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反而更显其优越与高明。2.大气、雄浑之美汉陶俑并不高,一般在一米以内,大多数在60-70公分左右,然而当我们在欣赏任何一件汉陶俑时却不会感觉到丝毫的小气、单薄,反而觉得大气磅礴,雄浑有力、艺人工匠们正是抓住这种大动态,大感觉,而大刀阔斧地去塑造,使得汉陶塑没有半点局促之感,而显得十分整体、大气。如《杂技俑》刻画地是正在表演杂技地艺人形象。工匠们正是抓住侧头、张嘴、舒展双臂、身体微蹲的大感觉,使得这件雕塑既生动轻盈,又雄浑稳定,而且落落大方。3.朦胧美汉陶俑雕塑总体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这种朦胧美不是由于结构体面。
秦汉时期雕塑的特征是什么 秦汉时代的雕塑风格是2113严峻的风格,是阳刚之5261美的风格。秦汉俑马、墓前石4102雕从整体上看,也许远不及后世那1653样精巧、细腻,而以拙重、粗犷为特色,然而正是这种“客观简朴性”,成为了秦汉时代文化精神的象征。秦汉雕塑的风格不是偶然的,它正是这一时期中华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强烈的开拓、征服欲望的形象写照。它继承了远古以来,华夏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注重人力,与自然抗争的崇高精神。秦汉时期的雕塑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力量将中国雕塑推向了高峰。这一时期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雕的出现和标志性明器雕塑的产生,以及工艺性雕塑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秦汉雕塑的巨大气魄和强健精神,为中国雕塑的历史留下了辉煌的一页。秦兵马俑的雕塑艺术,标志著明器雕塑创作上产生了一个重大飞跃。它规模大,数量多,给人最突出的感受是力求逼真,表现物件的写实风格。每个秦俑的形象虽无雷同,均通过人物动作刻画,各自神态表现的生动传神。注重灵活多样的表现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汉承秦制”汉代明器雕塑的制作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形体上虽不如秦代高大,但表现物件上却比秦代丰富。人物的塑造比秦代富于动感,姿态也有了较多的变化,东汉明器。
汉代各类材料制作的俑其艺术价值是什么?
中国各个朝代墓葬特点? 这个问题提得够大的。我就通过所学的课程简单回顾一下主体文化的特征好了。1.夏?(二里头文化)二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