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抗洪防汛要注意!这里有份防血吸虫病小贴士送给你

2020-07-24新闻5

受近期强降雨影响,我国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湖区五省”是我国血吸虫病防治重点地区,水位的上涨给潜伏在江河中的血吸虫可乘之机,人一旦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疫水)就很有可能感染血吸虫病,严重危害健康。因此,抗洪防汛一定要注意预防血吸虫病。

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会导致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晚期甚至出现肝肿大等实质性病变。

血吸虫尾蚴主要是经皮肤侵入人畜体内,感染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生产性接触疫水,如抗洪抢险、捕鱼捞虾等涉水作业;

二是生活性接触疫水,如在有感染性钉螺的地方游泳戏水、淘米洗菜、洗衣物及饮用疫水等。

中间宿主—钉螺,常见于河滩、水塘、田地等有草的湿泥土上。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1.避免接触疫水。血吸虫病是因人接触疫水而感染的,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避免或减少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有效的办法。避免接触疫水或者有钉螺分布的水体,不直接饮用生水,不在流行区自然水体中游泳、戏水、洗手、洗衣等。

2.做好个人防护。因抗洪抢险等特殊原因需接触江水的人员,可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水手套、胶靴等防护用具、涂擦防护药剂等。这些措施可以极大降低血吸虫感染的几率。

3.加强粪便管理。改水改厕,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保证生活饮用水安全,改变不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习惯,是预防血吸虫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4.主动接受检查、及早就诊。如接触疫水,应主动到医院或疾控中心进行血吸虫病检查,发现感染尽早治疗。接触疫水后如出现发热、腹泻、乏力等症状,应及早就诊,并主动告知疫水接触史,有利于诊断和治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