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见证“天问一号”升空,科学课也可以有滋有味

2020-07-24新闻3

?科技日报记者 王祝华

“我特别开心能看到这次发射!感谢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机会来到现场看火箭发射。希望‘天问一号’顺利着陆火星,也希望祖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好!”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的陈涛旭同学开心地说道。7月23日,陈涛和同学们,以及众多航天爱好者,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现场观摩点,亲眼所见巨大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承载着中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点火升空一幕后,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现场观摩点,人大附中三亚学校的同学们在看火箭发射

现场观摩感受科技力量

“出发前往文昌发射场前,学校专门给我们上了‘火星探测’课程,同学们自己动手制作了中国火星车。在发射现场,大家亲眼见证火箭发射成功,我觉得我们特别幸运!”同学们难掩心中的激动,纷纷向记者描述。“在‘火星探测’研学课堂,老师告诉我们,这次我们国家是将一个5吨重的大家伙送到5500万公里之外的火星上去,而且还有一个落在火星上的火星车,要执行绘制火星地图、火星表面成分的成分分析、火星南北极磁场探测以及火星气象监测;这次飞行任务要求非常精确,需要很高的科技水平”“我还了解到,这几天,不仅是文昌发射航天发射场,整个参与到这个巨大的火星探测工程的叔叔阿姨们,都在彻夜忙碌,因为航天的发射,容不得任何一点瑕疵和纰漏的,任何一个非常细小的忽略都可能造成非常大的事故。”同学们娓娓道来。

在课堂上,同学们动手制作火星车

人大附中三亚学校是一所航天特色学校,这一次组织学生前往文昌航天发射场观摩探火火箭发射,切身感受国防科技力量。记者向航天科技教育研发团队空天创客王金星了解到,学校引进了航天教科技育特色课程,同时利用时事热点开设航天科普研学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与理论知识结合,认识祖国航天科技的成果,增强学生到国家荣誉感以及领会航天精神。

在课堂上,同学们动手制作火星车

生动课堂让“探火”故事走入心中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科普迎来了最好时机。如何让最新的科技走入课堂,让科学家精神走入孩子们心中?人大附中三亚学校做为航天特色校,有针对性的进行特色研学活动,每次都让学生们获益匪浅。在课堂上,除了用浅显易懂地方式和孩子们讲解航天知识、航天发展史,王金星更倾向于从一个个的航天故事中,引导孩子们塑造全面健康的人格。

这次活动的科普课堂中,老师给同学们这样讲述了火星探测的故事:“早在2011年11月8日,我国就发射过火星探测器,叫‘萤火一号’,当时是搭载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号探测器一起发射的,但是火箭的发动机没有按照计划点火成功,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耗费了我们大量心血的‘萤火一号’探测器坠落。‘萤火一号’的失败告诉我们,我们的航天发展决不能假手于人,决不能依赖外国,航天技术的进步必须要独立自主,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才能形成我们自己的东西,才能不受到人家的牵制,才能赢得尊重;今天,高高耸立在发射塔架上的长征五号,几乎全部使用的是我们自主创新的科技,可靠性、推进能力早就超过了发射‘萤火一号’的俄罗斯天顶号火箭。”

有趣的科学课堂

“9年过去了,无数的叔叔阿姨们为中国的火星探测付出了心血,9年是什么概念呢?同学们想一想,就是9年以后你多大了?在这段时间中,你总是在坚持做一件事,但是这件事,是值得的。”空天创客特派研学教师张老师说。

“我会告诉孩子们,航天要用到非常多的物理知识、材料知识、化学燃料、传感器和通讯技术、空气动力学等等,这些从小学的科学课程开始,到初中的物理、化学,都是用来武装我们的头脑,让我们更加有能力去认识大自然、征服大自然,造福人类,让人类最终能够飞出地球、飞出太阳……”

“等你们长大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要在火星上建立中国的火星基地、要在火星上建立北斗卫星导航网络,可能还会改造火星成为适合人类居住的行星;叔叔阿姨们都会老去,火星探测的接力棒会交给你们。”

#科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