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对法七论大毗婆沙论 佛教中的贪、瞋、痴、慢、疑怎么解释

2021-03-18知识4

佛门六戒是什么啊?

杂阿毗昙心论的说明 对于《杂心论》,可从补充与修正去说明。如《论》说︰‘无依虚空论,智者尚不了。极略难解知,极广令智退。我今处中说,广说义庄严。‘经本至略,义说深广,难可受持,如虚空论难可了知。(如)前已说。是故增益论本,随顺修多罗义,令易了知。‘经本’─《心论》是太简略了。‘义说’─《心论》的解说者,又太深广了。流行的《心论》释,有八千颂的,也有一万二千颂的(可译四十卷)。部帙这样大,而仅是解说《心论》的二百五十偈。偈文以下,一定是广引众义;因论生论,异常繁广,所以被讥为‘无依虚空论’。《心论》的特长,是偈颂,随颂释义,易了易诵。如每一颂下,包含种种论义,就难以受持了。所以,论主‘增益论本’,将重要论义而应补充的(主要为各家注释所引用的),增造偈颂,总合为五百九十六偈,比《心论》增加了一倍。这样,随颂释义,回复了《心论》的长处。所以说︰‘随顺修多罗(本颂)义,令易了知。《杂心论》主这一增益论本的办法,是继承法胜论师的。对极略的《心论》来说,过分简略了,也不能充分了解佛法性相。由于‘极略难解知’,所以引《大毗婆沙论》义来充实,庄严─‘广说(毗婆沙)义庄严’。《杂心论》的撰作,是针对极略极广的。。

在佛学中的“昏沉”和“掉举”各是什么意思? 【昏沉】梵文 Styama,是指使身心沉迷、昏昧、沈郁、钝感、顽迷,而丧失进取,积极活动的一种精神作用。昏沉与清醒正好相反,人在睡眠不足,体力透支时,容易昏沉。《成唯。

俱舍学派的俱舍学派

大毗婆沙论的历史作用 《大毗婆沙论》对印度佛学的发展起了颇大的推动作用。它提高了说一切有部在当时小乘佛学中的地位,该部的学者由此被称为“毗婆沙师”。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有关此论的著述。如法胜的《阿毗昙心论》,法救的《杂阿毗昙心论》,世亲的《阿毗达磨俱舍论》,众贤的《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和《显宗论》等。

佛教中的贪、瞋、痴、慢、疑怎么解释

关于《大毗婆沙论》的一点疑问? 色等非欲。胜义欲者。谓于彼爱然经颂说。彼是欲者是欲具故。又如于退具立以退名。如契经说。有五因缘令时…

#对法七论大毗婆沙论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