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二叠纪地层划分 上乌尔禾组

2020-07-24知识12

乌尔禾龙的物种 模式种是乌尔禾龙(W.homheni),由董枝明在1973年于中国新疆的吐谷鲁组发现。化石由破碎的身体骨头构成,以及另一个个体的部分尾部骨头。另一个较小的种额多乌尔禾龙(W.ordosensis),在1993年于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伊金霍洛组发现,并由董枝明正式命名。乌尔禾龙目前有两种:平坦乌尔禾龙 W.homheni(模式种)和额多乌尔禾龙乌尔禾的最美雅丹地貌 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众组”与“网络手机人气组”三类奖项。“媒体组”与“人气组”分别以媒体投票及网友、手机用户投票的方式各产生12个获奖地方。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浓墨重彩推出的“专家学会组”奖项则别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岛、海岸、瀑布、冰川、峡谷、城区、乡村古镇、旅游洞穴、沼泽湿地等15个类型。其中,乌尔禾是被评为中国最美三大雅丹地貌之一。区域地质特征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面积约13×104km2,盆地四周被褶皱山系所围限,西北边界为扎伊尔山和哈拉阿拉特山,东北边界为阿尔泰山、青格里底山和克拉麦里山,南界为伊连黑比尔根山和博格达山,总体形状为三角形,东西长,南北窄。一、构造特征准噶尔盆地是欧亚板块的组成部分,北邻西伯利亚板块,西接哈萨克斯坦板块,南依天山造山带。区域构造位于阿尔泰褶皱带、西准噶尔褶皱带和北天山褶皱带所夹持的三角地带。盆地内发育较全的上古生界至新生界地层,其中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构成了盆地内主要含油气勘探目的层,在盆地南部其累计厚度最大达18000m,盆地内的一般厚度也在10000m左右。准噶尔盆地自石炭纪以来,经历了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等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多个不整合面与构造层。断裂发育主要有三期,即海西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目前三叠系及以下地层中主要为逆断层,侏罗系和白垩系中发育正断层,盆地南缘则以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准噶尔盆地可以划分出8个一级单元(图5-1),分别为乌伦古断陷、三个泉隆起、西北缘冲断带、玛湖-漠区坳陷、中央隆起带、北天山山前坳陷、博格达山前坳陷及沙-奇。克拉玛依市有几个区? 下辖4区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乌尔禾区中国准噶尔盆地乌尔禾油砂 (一)准葛2113尔盆地油砂分布新疆准噶5261尔盆地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约13×104km2,是4102我国大1653型含油气盆地之一。该盆地为地块挤压复合盆地,周边被天山、阿尔泰山、西准噶尔界山等褶皱山系环绕,盆地形成始于晚石炭世,经历了晚海西期的裂陷阶段、印支—燕山期的坳陷阶段、喜马拉雅期的收缩—整体上隆阶段,形成了多旋回的生储盖组合。在多次构造运动后,不仅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背斜、断块、不整合、岩性、潜山等油气藏,同时也造成了地层的侵蚀、断裂,使形成的油气藏遭受破坏,油气发生再次运移,甚至使储集层裸露地表,大量油气散失。因而盆地周边可见到大量的各式各样的油气显示。准噶尔盆地的油砂主要分布在西北缘,准东的沙丘河及准南也有出露。主要油砂矿点有西北缘的红山嘴、三区西、白碱滩、乌尔禾,其次有西北缘的车排子、百口泉、准东沙丘河、准南喀拉扎、昌吉、清水河、安集海、托斯台等。(二)乌尔禾油砂地质特征乌尔禾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风城地区,是西北缘最大的一座油砂露头,位于乌尔禾镇东北约14km处,离风城重32井区稠油热采井组约2km,油砂出露面积约8km2。已完成地面地质详查,地震详查,测网密度一般为1km×1km,露头区为8km×8。新疆准噶尔盆地乌尔禾下白垩统吐谷鲁群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一带的中生代陆相地层发育良好(图2.10),其下白垩统吐谷鲁群中富含以准噶尔翼龙为代表的“乌尔禾翼龙动物群”,吐谷鲁群在乌尔禾一带自上而下可划分为:连木沁组、胜金口组和呼图壁河组,三组中均产有翼龙类化石。1980年,赵喜进对该地吐谷鲁群的分组及其岩石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现引用如下:图2.10 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乌尔禾一带的地层Fig.2.10 The strata at Urho area of the northwestern Junggar Basin,Xinjiang上覆地层 上白垩统艾立克组不整合下白垩统 吐谷鲁群连木沁组 431m13.灰绿色细—中粒砂岩(斜层理发育)夹灰色、浅红褐色砂质泥岩 73m12.灰绿色中粗粒砂岩与灰色、红褐色泥岩互层 74m11.灰色、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夹薄层红褐色砂质泥岩,含魏氏准噶尔翼龙Dsun?garipterus weii、复齿湖翼龙Noripterus complicidens、小巧吐谷鲁龙Tugulusau?rus faciles、石油克拉玛依龙Kelmayisaurus petrolicus及乌尔禾中国龟Sinemys wuerhoensis 109m10.灰色、灰绿色、红褐色泥岩、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 90m9.灰绿色、灰黄色含泥砂岩,局部有球状钙质结核,夹薄层砂质泥岩。产有较多的脊椎动物化石,主要包括魏氏准噶尔。乌尔禾雅丹地貌是什么样的? 在克拉玛依市乌尔禾乡东南三千米,有一处独特的风蚀地貌,定名为风 城,人们习惯称它为“魔鬼城”。据考察,大约一亿多年前的白垩纪时,这里是一个巨大的淡水湖泊,湖 岸。准噶尔盆地不整合发育特征 不整合面是构造运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和记录。由于受频繁构造升降的影响,准噶尔盆地从石炭纪到第四纪主要发育了13期不整合,其中5期(K/J,J/T,T/P,P2/P1,P/C)为区域不整合(表2-2)。(1)二叠系与石炭系之间的不整合:在盆地内陆梁隆起、东部隆起、莫索湾凸起、西部隆起等处广泛分布。石炭系常常形成潜山构造,如石西油田的石炭系油藏即为潜山构造油藏,莫索湾石炭系背斜亦为潜山构造。在陆梁隆起西部三南凹陷,下二叠统佳木河组与石炭系为削截不整合接触。(2)中二叠统与下二叠统之间的不整合:风城期末的抬升造成风城组普遍削蚀,分布局限(仅在中央坳陷),夏子街期沉积范围逐渐扩大,使夏子街组与风城组或为超覆不整合接触,或为削截不整合接触,如在莫索湾凸起夏子街组超覆在风城组之上。(3)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与夏子街组之间的不整合:在莫索湾凸起下乌尔禾组与夏子街组之间呈削截不整合接触,局部与风城组为削截不整合接触。(4)上、下乌尔禾组之间的不整合:上乌尔禾组是准噶尔盆地二叠系各岩组中分布最广的,在盆地周缘可与下伏地层普遍呈不整合接触,如在西北缘中拐凸起,上乌尔禾组与下伏中—下二叠统均为削截不整合接触。(5)三叠系与二叠系之间的不整合。(6)侏罗系与三叠系之间的不。

#风城#准噶尔盆地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