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沈阳奉天商埠地:孕育多元城市文化

2020-07-24新闻20

专家介绍华峰,男,1956年8月出生,大学学历。当过知青,做过建筑工人、宣传干部、高级讲师、公务人员。现为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散文学会会员、沈阳市和平区政协文史顾问。在辽宁、沈阳等主流报刊发表过数百篇杂文、散文。参与多部理论丛书编写,已出版散文集《塞北秋话》《沈阳游记》,编写了《和平区老字号》《和平老街》《南市场百年史话》等。

如今的南市场八卦街。李浩航拍

1930年代北市场的杂巴地。

——南北市场杂巴地儿

多元的市民文化

“说到商埠地,除了商业,都少不了要说说南、北市场的‘杂巴地’。”华峰解释说:“‘杂巴地’是旧时对江湖民俗事象的一种称呼,在这种地方一般都开设着许多客栈、酒楼、茶肆、钱庄,以及烟馆、赌场、浴池、妓院等。因其独特的形成背景,具有多样化时代特色,‘杂巴地儿’也就成了近代沈阳城市发展的微观缩影,推动了沈阳城市文化发展的多元化。”1906年,奉天正式辟商埠地,进而对外开放,史称“奉天开埠”。但在1921年前,北市场还是一片荒地,人们叫它“十间房”。“东北王”张作霖慧眼看中了这块黑土地上的商机,于是下令平坟辟地,发放商号,大兴土木。不到10年光景,北市场出现了洋行、剧场、戏院、饭店、赌场、烟馆、妓院、茶社……变得旗幡招展,声名鹊起,成了和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南京夫子庙、上海城隍庙不相上下,全国有号的“关东杂巴地”。在华峰的讲述中,除了北市场的迷人,还有南市场的神奇。南市场“杂巴地”与北市场“杂巴地”不一样,北市场“杂巴地”是以皇寺广场为中心的一个带有空场的区域,而南市场“杂巴地”则是在临街中间的空地区域。南市场“杂巴地”内多是零散的小商贩,以及一些卖艺的、摔跤的、相面的、卖大力丸的、耍猴的、变戏法的、卖苦力的等。

南市场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市场”,从1921年开始规划建设到现在,它不像著名的北京天桥、上海城隍庙、南京夫子庙以及沈阳北市场等那样,在市场形成之前就存在着人文因素,或具有象征性的文化遗址、古寺名刹等。像寺庙的香客、往来的游人、摆摊的

大观茶园。

——大观茶园与奉天落子

繁荣的娱乐文化

“说到奉天落子,就不能不说说‘大观茶园’剧场,那可是北市场地标性建筑,辽沈地区最早的剧场。‘大观茶园’剧场是评剧发展的里程碑,‘奉天落子’是评剧发展中重要组成部分和最兴盛阶段。”华峰告诉记者,“北市场是奉天落子(评戏)的主要发祥地。当年这里荟萃了关内外名角,演出京戏和奉天落子。”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北市场就是全东北戏院最集中的地方,形成了具有浓郁文化传统特色的繁华娱乐区,成为东北民俗文化的缩影。除了大观茶园(青年剧场址),全市颇有名气的大戏院,如共益舞台(原北市剧场址)和中山大戏院(沈阳大戏院址),都在北市场这一块儿。还有云阁电影院(人民电影院址)、保安电影院(群众电影院址)和奉天电影院(民族电影院址),不时上映时尚影片。另外还有唱大鼓、说相声、讲评词、演皮影等,供人们消闲愉悦的四合、四海升平、平明等一些茶社,都是说书曲艺人最活跃的场所。“大观茶园”专门上演“奉天落子”,当时人称“落子园”,成为“奉天落子”的摇篮。最早来到“大观茶园”剧场演出“奉天落子”的,是当年有名气的“警世戏社”二班。演出开场之前,先由乐队吹奏一段“老汰儿”喇叭,然后是开场戏,接下来是大轴戏、压轴戏。1932年,“大观茶园”剧场赵平武、张俊臣、张悦臣等成立一个戏班班底,请来评剧名角李金顺演出《爱国娇》。这是一出反对投敌卖国的时装戏,在当时轰动一时。在华峰的故事里让人感受到,北市场就是沈阳的一处雅文化、俗文化共生共荣的地方。对于北市场来说,那段时光是很难用语言评述和老照片来还原

奉天公园。

多彩的市井文化

——皇寺庙会与奉天公园

南、北市场最早的演艺活动,主要以“野台子”折子戏为主。凡是逢年过节、庙会赈捐,或在公园,或在市场的杂巴地,都有搭“野台子”唱戏挣钱的。清末民初,沈阳庙会活动也很多,像皇寺、关岳庙、娘娘庙、孔庙等经常举行庙会。其中,北市场的皇寺庙会在全国很有名气。1907年8月18日的《盛京时报》记载:“皇会既完,野台戏补演已竣,台上器具、彩棚,全行收撤。惟余台身竹木未撤,闻商会拟续演帮子戏十日,不知能蒙巡警照允否。”这个报道说明一点,庙会演出地点时间都必须经过巡警允许才行。每逢北市场的皇寺庙会、太平寺庙会,逛庙会的男女老幼,人山人海。因为“皇寺鸣钟”和皇寺东邻奉天公园的“西园晚眺”均属名闻海内外的“奉天八景”,成为人们不可不看的胜境。从1923年开始,南市场公园建设纳入筹划。最初准备将“西公园”迁移至南市场附近。“西公园”即奉天公园,也称沈阳公园。之所以名为“西公园”,因为金梁在《奉天古迹考》中记述了“奉天八景”,其中将奉天公园中的一景观称之为“西园晚眺”,所以俗称“西公园”。另外,沈阳人称城东的小河沿万泉园为“东公园”,而奉天公园在老城西面,所以称为“西公园”。1908年10月在恭迎“玉牒”之时,奉天公园建成。从此,每年皇寺庙会期间,很多商人都会在奉天公园内租地摆摊,艺人们也在公园内租地搭棚唱戏。由于奉天公园的地理位置非常好,西边有皇寺,东北边是沈阳新车站(今市府广场位置),东南是小西边门,“地属通衢,旁无寸壤”,而且已无法扩充。于是,商埠局从图谋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奉天公园

“沈阳商埠地原本是一片田野,自1906年开埠以来,发展很快,中外商贾骤增。你看,这份《奉天省城商埠局第一次报告书》上记载着,从1920年至1923年,商埠局所辖范围共有煎饼铺109家,大小饭馆66家。另外,在这小小的范围内,商号之多之密可以说是触目皆是。尤其是在商埠地形成的独特城市文化,至今还深刻地影响着沈城的发展。”7月14日,刚刚完成《南市场百年史话》一书后,又埋头写作的辽沈著名文化学者华峰,向记者讲述了商埠地不少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

时尚的消费文化

——繁华的商业街区

北市场开幕时间是1921年11月14日,南市场开幕时间是1922年10月20日。南、北市场先后建成,成为奉天商埠地商业繁华的特别事件。

20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北市场已成为沈阳乃至东北和全国市井最繁荣的地方。这里有闻名遐迩的民生、中原、北市、公和等大型商场;有大顺永、大德祥、鸿增祥、鸿兴隆、义丰长、大兴、天兴源、东升祥、瑞林祥、瑞福祥等丝房(百货店);有东金华、聚宝兴、天宝、广顺、爱华、镒顺等金店;有福源号、德兴号、永成号、成源号等钱庄;有公益当、天福当、福声当、德合当等典当铺,还有聚宾楼、太白春、春发祥、渊泉居、品味斋、三合盛、四兴隆、老边饺子馆等酒楼饭店120多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北市场餐饮文化。

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市场,南市场也曾是沈阳市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之一。1923年新年期间,南市场商业开始发达,建好的店铺纷纷挂牌开张,沿街提篮携货四处叫卖者,往来不绝。

商铺发展中最为奇特的是“八卦街”临街商铺。这些商铺主要是服务行业。其中,大丝房有新新商店和同增盛、京洋货店和玉发号,以及沈阳唯一一家经营海外贸易的四先公司;烟酒茶叶业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奉天分公司、恒成祥烟麻店、同盛祥茶叶店、义顺成糖果店和同盛号白酒店等;服装洗染业有18家,主要有程记成衣局、魁记衣庄和周锦记、生昌茂、荣华久等成衣铺;粮油面粉业20多家,像庆升长、同聚隆、德源东、永顺利等都是比较有名的经营粮油的大商号。坐落在十一纬路上的“奉天第一理发店”白玫瑰理发厅,与坐落在巽从路上的白牡丹理发厅,被市民誉为“双白”理发馆。

据1933年《奉天市商业汇编》统计,当时沈阳市内的商业,包括手工业在内,共划分出121类,有各种店铺8879个。仅十一纬路两侧的商家就有钱业、典当、丝房、烟酒、饭店、粮油面粉、医院医药、照相洗浴等31个行业,80多家商户。奉天市只有两家海外贸易公司,其中一家就坐落在十一纬路。闻名全国的南式糕点店稻香村,1916年进军沈阳,到1927年在沈阳相继开业了33家商店。其中最著名是第一稻香村糕点店,坐落于十一纬路134号。遗憾的是第一稻香村开张刚一个月,九一八事变就爆发了。

融合的中西文化

——洋行公馆富人区

说到南市场地区的发展格局,在1923年就已确定了。以十一纬路为界,往北是洋楼公馆聚集区,特别是八经街到三经街之间,各式洋楼别墅20多个,成为当时沈阳的“官僚富人区”。以十一纬路往南至十三纬路,是商业区。除南市场“八卦街”的妓馆集中外,戏园、菜场、商铺密集于这一区域内。

奉天商埠地刚刚建立之初,就吸引了不少外国洋行进入沈阳。主要分布在商埠地的正界内。南市场建设之后,外国洋行又进入到南市场周围,特别是在十一纬路沿线建楼开店。1925年6月,美国花旗银行就在十一纬路设立分行;1926年7月法国协丰洋行在马路湾北侧租房,7月18日正式开业,主要代办货物进出口业务;1926年9月1日,德国协通公司奉天分公司在大西边门外路北开业,主要经销五金器具和建筑材料;侨商利亚药房于1927年8月,由小西门大井沿胡同迁到大西边门外中英汽车公司西隔壁开业,等等。

在1932年以前,沈阳有中外开设的银行等金融企业122家,南市场内则没有1家华人办的商业银行,华人在南市场内所办的最大金融企业就是储蓄会,金融量很少。南市场十一纬路东西两个主要银行,即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是由外国人经营。

良好的环境,引来人员的涌动,也为饭店业的发展提供条件基础。1931年以前,奉天形成了“四大家族”饭店的餐饮格局,即鹿鸣春饭店、新德馨饭店、厚德福饭店和商埠楼饭店。时至今日,“四大家族”饭店的厨艺,仍然传承于世,桃李满天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