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四渡赤水的历史真相 四渡赤水有什么战略学问?在历代战役中真实地位是什么?属于哪个层次的指挥水平?

2021-03-17知识119

四渡赤水有什么战略学问?在历代战役中真实地位是什么 四渡赤水战役2113充分体现了毛泽东高超的战略战役5261指挥才能和卓越的谋4102略水平。这主要体现在以1653下两个方面:1、妥善处理了“打”和“走”的关系,机动灵活,在运动中歼敌。2、重点突出一个“奇”字,做到了出奇制胜。在毛泽东的高超指挥下,红军彻底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四渡赤水战役粉碎了国民党的狂妄计划,为红军北上抗日铺平了道路,使原来的消极行动变为推进中国革命发展的洪流,使原来的战略退却变成了奔赴抗日前线的伟大战略进军。四渡赤水战役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军心,培养了不可战胜的战斗精神,遵义战役就是一部极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整个战役共歼灭和击溃敌两个师又8个团,俘敌2000余人,取得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扩展资料: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朱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渡赤水的历史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历时三个多月。这次战役,红军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迂回穿插于敌人数十万重兵之间,积极寻求战机,有效地歼灭敌人。从而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妄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使中央红军在长征的危急关头,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失败走向胜利。四渡赤水战役,是毛泽东根据情况的变化,吸取前几次战斗的教训,指挥中央红军巧妙地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地变换作战方向,为红军赢得了时机,创造战机,在运动中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牢牢地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而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到: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四渡赤水真的有必要吗? 四渡赤水中走弓背而不走弓弦、迟迟不过金沙江的原因,到底是战术调动敌军的必要之举,还是不愿和张国焘会…

四渡赤水的故事简介 一渡2113赤水,集结扎西5261,待机歼敌。1935年1月410219日,中央红军由遵1653义地区出发,分三专路向川南开进。右路红1军团属,牵制綦江、合江之敌,由松坎出发,经温水、习水向赤水疾进;中路红5、9军团及军委纵队,由遵义、娄山关出发,经官店袭击习水、土城之敌;左路红3军团,由懒板凳出发,迅速摆脱尾追和侧击之敌,向土城前进。二渡赤水,回师遵义,大量歼敌。我军进至扎西地区,敌仍判断我将北渡长江,除向宜宾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调滇军和川军潘文华部向扎西地区逼近,企图对我分进合击。三渡、四渡赤水,向南突破乌江天险,调动并摆脱敌人。我军遵义大捷后,蒋介石于3月2日急忙飞往重庆,亲自指挥对红军的围攻,企图采取堡垒与重点进攻相结合的战法,南守北攻,围歼我军于遵义、鸭溪这一狭窄地区。为粉碎敌人新的围攻,我军将计就计,伪装在遵义地区徘徊寻敌,以诱敌迫进,然后再转兵西北,寻求新的机动。29日夜,我军先头团1个排利用雷雨掩护,乘竹筏到达对岸,顺利地攻占了渡口,至31日,除红9军团于乌江北岸继续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向南全部渡过了乌江,巧妙地脱离了敌人的包围圈。

四渡赤水的历史背景 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于1934年10月,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初期,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领导者实行逃跑主义,使中央红军在“湘江之战”后,从八万多人减少到只有三万多人。当时的红军实际指挥德国顾问李德又不顾敌人调集40多万的围堵,仍把希望寄托在与红2、6军团的会合上,坚持按原计划向湘西前进,使红军处于覆灭的险境。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主席力主摆脱敌人主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争取主动。这个主张得到了中央军委大多数同志的赞同。1935年1月7日,红军一举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城,召开具有转折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主席的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央红军突破乌江,进占遵义城。蒋介石等人大为震惊,急调其嫡系部队和川黔滇四省的兵力及广西军队一部,共约150余个团,从四面八方向遵义地区进逼包围。为摆脱这种险境,党中央决定,率师北渡长江,前出川南,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4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或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四渡赤水在历史中的意义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等指挥下,中央红军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扩展资料四渡赤水战役—战略性的伟大胜利中央红军主力南渡乌江后,毛泽东计划“调虎离山”,“把滇军调出来”,然后乘虚进军云南。即以佯攻贵阳的声势,迫使蒋介石把驻防黔西、阻挡红军进入云南的滇军孙渡部东调贵阳,以便打开红军西进云南的门户。为此,以中央红军一部兵力佯攻息烽,主力进至扎佐、狗场,前锋逼近贵阳。当滇军和其他各路敌军急速向贵阳以东开进时,红军出其不意地急转向南,以每天120里的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并以一部直逼昆明。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在滇军东调回防不及的情况下,急调各县民团防守昆明。而红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乘虚迅速向西北方向前进,于5月初在皎平渡、洪门渡渡过谷深水急的金沙江,前往与四方面军会师。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的历史真相 四渡赤水有什么战略学问?在历代战役中真实地位是什么?属于哪个层次的指挥水平?

#四渡赤水的历史真相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