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题。(6分)南乡子 梅花词和杨元素 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
“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一句,运用什么写法,请简要赏析。 “花谢酒阑春抄到也,离袭离,一点微酸已着枝”这句2113话运用5261了侧面烘托的手法4102,借咏梅花而兼及梅子1653 侧面烘托人喝醉时的神态。“花谢酒阑春到也”,非指一次宴集时间如许之长,而是指自梅花开后,专此等聚会,殆无虚属日。歇拍二韵,“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重新归结到梅,但寒柯玉蕤,已为满枝青梅所取代。咏梅花而兼及梅子,又不直说梅子而说“一点微酸”,诉之味觉形象,更为清新可人。不句句粘住在梅花上,也未尝有一笔不写梅花,可谓不即不离,妙合无垠。扩展资料:这句诗出自苏轼的《南乡子寒雀满疏篱》原诗句是: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翻译:小院篱笆上落满寒雀,吱吱喳喳叫声一片,争相踏上盛开花枝,好似在说这花“真好看”。一群骚客来到花前,喳喳的鸟儿还没发现,待到客人坐到花下边,喧哗惊飞陶醉的寒雀。惊飞的鸟儿踏下花瓣,飘飘忽忽落进酒盏。席间的客人饮酒又赋诗,坐下无飐却浑然不知。多少次饮酒赋诗,直到花谢春至,豆大的酸梅挂上枝头。
苏轼的著名散文有哪些? “唐宋八大家”,向以苏轼的散文流离多姿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36362。据史料记载,苏轼对散文用力甚勤,他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为散文创作开拓了新天地。谈史议政的论文,包括奏议、进策、史论等,大都是同苏轼政治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其中除有一部分大而无当带有浓厚的制科气外,确也有不少有的放矢、颇具识见的优秀篇章。如《进策》、《思治论》、《留侯论》等,见解新颖,不落窠臼,雄辩滔滔,笔势纵横,善于腾挪变化,体现出《孟子》、《战国策》等散文的影响。叙事纪游的散文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作。记人物的碑传文,如《潮州韩文公庙碑》,记楼台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记》。其写景的游记,更以捕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如《石钟山记》、前后《赤壁赋》,即地兴感,借景寓理,达到诗情画意和理趣的和谐统一。苏轼的记叙体散文,常常熔议论、描写和抒情于一炉,在文体上,不拘常格,勇于创新;在风格上,因物赋形,汪洋恣肆;更能体现出《庄子》和禅宗文字的影响。书札、题记、叙跋等杂文,在东坡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所写书札尺牍如《上梅直讲书》、《与李公择书》等,大都随笔挥洒,不假雕饰,使人洞见。
苏轼的作品都有哪些?一、文章 苏轼的文学观点和欧阳修一脉相承,但更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为而作”,崇尚自然,摆脱束缚,“出新意于。
苏轼《南乡子·寒雀满疏篱》的问题 一.关于“离离”。离离是春草欣荣的样子,所以他说“春到也,离离”。另外,你应当知道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那个“离离”和这个“离离”是一个意思。
苏轼的代表作有哪些? 苏轼代表作品有《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赠刘景文》等。1、题西林壁宋代: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2、饮湖上初晴后雨宋代: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3、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代: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
苏轼的主要成就?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46336都取得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任、水利等技艺也有所黄献。苏轼典服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主要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土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做到的。其次,苏轼的审美态度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他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所以凡物皆有可观,到处都能发现美的存在。这种范式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所以,苏轼受到后代文人的普遍热爱,实为历史的必然。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着,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末、晁补之、秦观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