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酒为“欢伯”,认为酒能够增加欢乐的气氛。朋友重逢,接风洗尘的宴会上它是主角;欢度佳节,家人团聚的饭桌上有它的踪迹;将士凯旋,庆功受赏之时它更展示了皇恩的浩荡……酒成为欢乐的象征,是人们借以抒发欢乐之情的强有力的媒介物。诗人也是社会中的一员,一样有着喜怒哀乐。他的“怒”、他的“哀”凭酒来遣送,他的“喜”、他的“乐”也以酒来抒发。
亲朋好友相聚,多举行宴会,以期联络感情,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杜诗中也有不少写宴会的诗,如《陪李北海宴历下亭》、《郑附马宅宴洞中》、《宴忠州使君侄宅》、《宴戎州杨使君东楼》等等。无酒不成宴,酒在宴会上是不可或缺的。杜甫在天宝十三载秋,参加了由附马崔惠童举行的宴会,写到当时的欢乐气氛:“客醉挥金碗,诗成得绣袍。清秋多宴会,终日困香醪”(《崔附马山亭宴集》)。诗人已经酣醉,却仍然挥动着金碗,酣态可掬。
天宝三载,杜甫在洛阳遇到被“赐金放还”的李白,两人一起漫游齐赵,其后他又与高适、李白一起漫游梁宋。当时杜甫正处在意气风发的青壮年时期,高、李又是当时诗坛上的佼佼者,杜甫与高、李同游,精神极为振奋,心情愉悦。作于大历元年的《遣怀》即回忆他在天宝三载与高适、李白同游宋中的往事。“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遣怀》),高、李、杜三人一起到酒店开怀畅饮,酒杯之中有他们的逸气豪情,也充满着朋友相聚的欢乐之情。大历二年重阳节,杜甫客居夔州,亲朋好友无一人到来,诗人只好独自一人登台独酌,在这种情境下诗人不由地回忆起往日与好友一起欢度佳节的情景。《九日四首》其三即是回忆他在困居长安期间与好友苏源明、郑虔在一起畅饮的情景:旧与苏司业,兼随郑广文。采花香泛泛,坐客醉纷纷。野树攲还倚,秋砧醒却闻。欢娱两冥漠,西北有孤云。前四句写昔日与好友欢聚饮酒之乐,后四句写今夕独酌的难堪之情。苏源明与郑虔不仅是杜甫的酒友,而且是杜甫人生的知己,他们与杜甫志同道合,有着相似的怀才不遇的遭遇。与知己好友在一起欢度重阳佳节、饮酒登高是何等的惬意,所以一个个喝得醉醺醺的。朋友欢聚之乐由“座客醉纷纷”这一细节点出,其欢洽程度,自不待言。而今年老的诗人只能独酌,寂寞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相聚之乐,既表现在朋友之间真情的自然流露上,也表现在朋友欢聚饮酒的氛围中。倘若是敌我对饮,那就是杀气腾腾的鸿门宴,酒无好酒,宴无好宴,最终会不欢而散,怎能够放松心情,喝得烂醉如泥。
与杜甫善于以酒入诗写人事的欢乐一样,杜甫同样善于以酒入诗写其因国事触发的欢乐之情。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杜甫与当时的士人一样流离他方,他对因战争带来的贫困、漂泊、死亡有着真切的感受。诗人一旦听到朝廷战胜叛军的消息,其悲凉愤慨的心境便在一瞬间得到扭转,往往喜不自禁,形之于诗。至德二载秋天,广平王李俶率领朔方等十五万官军,号称二十万,驻扎在香积寺北,逼近长安。杜甫在羌村听到这一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作《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一诗。昔日因叛军占领长安而生的苦闷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振奋喜悦的心情。该诗设想官军战胜叛军的情景,抱定了官军必胜的信念。杜甫还以假想之辞写战争胜利之前长安百姓喜悦的心情:“家家卖钗钏,只待献春醪”。在安史叛军的搜刮掠夺下,长安的百姓生活之苦可想而知。他曾描述过战乱中人民无衣无食的情景:“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然而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平民百姓还是将自己偷偷藏起来的钗钏等首饰变卖,只为给获胜的将士们“献香醪”,可见人民大众对光复长安的渴望,对美好前景的希冀。这一细节既展示了长安居民的激动心情,也展现了诗人的喜不自禁。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更以传神之笔,抒写了诗人在听到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消息时的喜悦之情。《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一诗的胜利是杜甫的想象,而此诗则是在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现实基础上写就的。前者表现杜甫的喜悦之情,后者则表现杜甫喜极欲狂之情,同样是写喜,两者之间有程度的不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首联写诗人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得知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以致喜极而泣的情景。颔联则写初闻消息,便高兴地胡乱收检诗书,收卷诗书的目的则为颈联所写的“青春作伴好还乡”。尾联则进一步将其归乡的路线规划出来。诗人杜甫在听到消息时的狂喜之状,迫切返乡之情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颈联“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尤其为人称道。诗人心情兴奋高亢,忍不住要放声高歌,同时要狂饮求醉。多年来抑郁寡欢的心境在得知安史叛军被彻底打败的消息后,得到了扭转。“白日放歌须纵酒”为读者塑造了一位喜极欲狂的诗圣形象,与其一贯愁眉不展、忧国忧民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杜诗写喜悦之情的诗歌不多,但是他同样以他的性情和真情感动读者,字里行间带有他的真实的生活和感动。诗人毫不掩饰地将他的喜怒哀乐之情用饱蘸感情的笔墨表达出来,后人读到这些诗时也会为诗人的兴奋而会心一笑。来源:中国酒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