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调研精品】关于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研究报告

2020-07-24新闻15

近年来,中央多次就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作出重要部署。今年全国“两会”上,“新基建”更是首度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实施。当前,抢抓国家“新基建”政策机遇,深刻分析和把握“新基建”概念特征、发展趋势、推进情况,对我市确定“新基建”发展方向和重点,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新基建”的概念特征及意义

“新基建”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是面向未来技术趋势和产业潮流的谋划布局。与传统基建相比,其内涵更丰富、覆盖面更广泛、特征更鲜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一)“新基建”概念内涵。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新基建”的定义,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目前,“新基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国家发改委表示,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基建”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新基建”主要特征。相比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有以下鲜明特征:一是技术创新性强。“新基建”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等硬核科技的应用,主要以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为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需求载体, 实现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集聚,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二是产业链渗透广。“新基建”能够对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产生极强渗透效应,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直接引导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如5G网络连接了从通信设备厂商、通信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到各行各业实体的上下游产业链,能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新一代信息产业。三是市场参与度高。传统基建更多依赖政府投资,“新基建”涉及高科技领域,市场机遇大,投资风险相对较高,且大量的基础设施本身就是企业的运营资产,更适宜轻资产、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市场主体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度高。

(三)发展“新基建”的意义。“新基建”是稳投资、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促升级、优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其意义在于:一是有利于扩大有效投资规模。传统基建存量基数很高,难以长期维持高速增长,“新基建”则刚刚起步、空间巨大。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产生长期性、大规模的投资需求,拉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人才和知识等高级要素投入,将在稳投资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增量。二是有利于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新基建”将加速传统基建的“数字+”“智能+”升级,有效提升传统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运行效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加速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和新型现代服务业的大力投入,能够促进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三是有利于拉动新兴业态发展。“新基建”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底座”,承载着众多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能够为新制造、新服务、新消费打开广阔空间。比如,“新基建”将引领新消费文化的形成,促进网上办公、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应用,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四是有利于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基础设施现代化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新基建”将为城市运行装上智慧大脑,为社会治理装上智能芯片,推动智慧应用由单一化、分散化、信息化向多样化、协同化、智能化应用生态升级,建设万物互联、融合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

二、各省市“新基建”工作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国家层面一系列密集政策部署为“新基建”发展按下快进键,各省市纷纷出台工作举措,“新基建”正从部署层面向落地阶段稳步推进。

(一)制定整体规划方案,明确“新基建”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全国已有吉林、山东、上海、广州、南京、银川、盐城等省市制定实施意见、行动计划,明确“新基建”主攻方向、重点领域和任务目标。如吉林省出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761”工程方案,提出加快推进5G基础设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7大新型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智能信息网、路网、水网、电网、油气网、市政基础设施网“6网”,着力补强社会事业“1短板”;上海市出台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从建设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35条举措,明确了“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四大重点发展领域,力争用3年时间推动上海新型基础设施规模和创新能级迈向国际一流水平;南京市推出发展“新基建”行动计划,提出以100个市级项目为重点,总体推进市区两级总投资5454亿元的346个“新基建”及关联产业项目加快建设,2020年力争完成年度投资867亿元。推进30个“新基建”关联产业载体(园区)建设,培育40家依托“新基建”产业环境创新发展的示范企业。目前,广东省“新基建”总体规划方案尚未出台,但各重点领域专项工作方案早已出台。如《广东省加快5G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 - 2022年)》《广东省5G基站和数据中心总体布局规划(2021—2025年)》《广东省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实施方案》《广东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优先布局。

(二)出台专项扶持措施,优化“新基建”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营商环境。目前,广州、三亚等市相继出台专项扶持政策,从财政、金融、产业、人才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广州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重点从大力建设新设施、重奖高端新项目、培育产业新生态、创建特色新园区、焕发制造新活力、着力发展新业态、打造人才新高地、探索制度新变革等8个方面给予扶持。如对新引进的全球顶尖数字技术企业,最高按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分阶段给予奖励,单个项目奖励总额最高5亿元;对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创业资助和最高1000万元的投资奖励;3年投入1亿元,培育一批操作系统、数据库、CPU芯片、AI芯片、网络安全软硬件领军企业;鼓励发展电子竞技、数字医疗、空中互联网、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三亚市出台加快“新基建”十条措施,提出加大财政支持,每年安排1亿元用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探索创新投融资机制,设立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发展基金;鼓励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基础科学研发,对获得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奖项的企业或机构,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奖励;支持发展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产业园区和服务平台,对经认定的园区和平台,给予一次性最高500万元建设扶持,用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及运营、招商宣传服务。

(三)推动示范项目建设,发挥“新基建”稳投资促发展作用。今年以来,安徽、广东、浙江、山东等地“新基建”项目库或投资计划相继出炉,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领域成为投资重点。重庆、广州、上海等多地集中开工一批“新基建”项目。比如,4月份,重庆市2020年首轮22个“新基建”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涵盖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总投资815亿元。同时,重庆市正积极筹划“新基建”重大项目动态库,目前入库项目250多个,总投资超2300亿元;5月份,广州市举办首批73个重大数字“新基建”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包括来自华为、百度、京东等全国300多家企业,签约项目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未来三年,广州还将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充电基础设施四大“新基建”领域实施专项行动,打造十大“新基建”试点示范项目;山东青岛市围绕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轨道和航空等领域,布局“新基建”项目394个,年度计划投资590亿元;江苏盐城市围绕新能源及装备、汽车及关联领域、大数据中心及应用、5G技术及场景应用、智慧城市等十个领域编排了100个全市“新基建”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694亿元。

三、江门“新基建”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部署要求,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优势,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但总体上看,我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仍处在起步阶段,“新基建”在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中占比相对较小,2019年全市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60亿元,其中“新基建”投资占比不超过10%,对经济发展拉动效应有待显现,亟待补齐各项短板与不足。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目前,我市在建的信息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是以5G、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一是5G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出台促进5G产业发展行动方案,设立5G产业发展扶持资金,推进5G网络建设、优化5G产业生态、加快5G应用试点示范,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实现移动5G网络“镇镇通”。二是工业互联网建设势头较好。成为全国首批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在全省率先成立地级市工业互联网联盟,成功申报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企业1家、“上云上平台”服务供应商7家。2019年兑现“上云上平台”服务券51张、共1289万元,金额在全省排第4位。三是数据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江门云数据中心(IDC)被列入省级核心节点;蔚海智谷大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46亿元,规划建设22600个数据机柜,目前6栋机房已完成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上架3500个机柜;迪浪大数据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目前已开工建设。

(二)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目前,我市在建的融合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是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代表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代表的智慧能源基础设施、以“数字政府”为代表的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一是轨道交通产业具备发展优势。2019年,中车广东公司实现产值16.5亿元。今年6月,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城际轨道交通首列CRH6A型动车组车辆正式出厂,标志着中车广东公司已实现从单一城际产品到城际、城轨、检修、延伸服务多元化发展,具有全链条车辆修造能力。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已有13家配套企业落户,2019年实现产值30亿元,制动系统、空调系统、照明系统、总装基础件、车门及车辆内饰件等均实现园区配套企业本地化采购,园区产业链条日趋成型。同时,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深茂铁路、广州南沙港铁路、广佛江珠城际、深南高铁、珠江肇高铁等江门段轨道交通项目,正按计划推进或谋划建设。二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快速推进。目前,全市已建成充电站136座,充电桩1033个,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建设目标任务,基本满足现有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三是智慧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腾讯WeCity未来城市、华为ICT学院、IBM软件外包中心、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项目正加快建设,助推江门人才岛打造全国中小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投资1.22亿元的省“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江门节点(一期)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投资5300万元的市新型智慧城市综合运行管理平台(一期)集约化项目正在建设;珠西物流中心、大广海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大湾区农产品交易流通中心等智慧物流项目进展顺利。

(三)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目前,我市在建的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以国家大科学装置为代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以科技创新平台为代表的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一是江门中微子实验站建设成为亮点。项目总投资22.7亿元,目前基建工程方面已完成地面建筑、564米竖井及1267米斜井建设,正进行地下实验大厅施工;科研设备方面已完成光电倍增管购置及进行检测,液体闪烁体研发生产、中心探测器框架建造的研发,预计2022年正式投入运行。二是科技创新平台发展迅速。目前,我市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6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476家,市级科技创新平台1667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2%,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三是创新创业载体丰富多样。目前,全市共有孵化器39家,面积约51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15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5家(含粤港澳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际化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41家,面积7.76万平方米。其中,国家备案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

(四)“新基建”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市“新基建”发展主要存在以下短板和不足:一是政策规划引导尚不清晰。全市推进“新基建”的整体规划尚未明确,发展思路、重点领域、任务目标等不清晰,各级各部门处于各自为战状态,难以形成发展合力。“新基建”领域优惠扶持政策系统性、吸引力不强,对市场主体激励和引导不足。二是项目储备招引仍显不足。各级各部门“新基建”项目谋划储备工作滞后。近期,省发展改革委公布的第一批新型基础设施项目中,我市仅中微子实验站、江门5G智慧农业科创园、蔚海智谷3个项目入选;省财政厅下达我市新增专项债券额度22.5亿元,其中仅2亿元为“新基建”专项债券;2019年,新引进超亿元“新基建”项目仅15个,主要集中在5G领域;在建项目主要围绕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开展,融合基础设施项目、创新基础设施项目极为缺乏。三是关联产业培育仍待加强。我市“新基建”关联产业整体规模不大,上下游产业链条有待完善,缺乏带动力强的优质项目和龙头企业。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仅占全省1.57%;人工智能产业主要聚焦于应用层,基础层、技术层产业链薄弱;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以配套居多,芯片、转换器、基础元器件等核心领域自给能力不足,TFT液晶材料、OLED材料未形成规模供应,约90%企业集中在产业链上游、价值链中低端,竞争力不强。四是统计工作支撑明显滞后。“新基建”属新生事物,国家和地方层面均缺乏科学规范的统计口径,其统计方式、范围、标准、指标等仍在探索阶段,难以获取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对摸清和掌握“新基建”家底和基本情况造成较大制约。

四、加快推进“新基建”工作的建议

“新基建”是培育引领未来发展的“种子工程”,我市要抢抓窗口机遇期,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新基建”的决策部署,主动作为、创新作为、超前作为,突出规划引领、项目带动、产业联动、市场推动、场景应用,以一业带百业激发经济内生动力,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

(一)坚持规划引领,切实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新基建”积极效应的释放,是一个积累积蓄的过程,需要着眼长远算大账、久久为功谋长效。一是高位推动“新基建”建设。尽快成立全市推进“新基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局,工信、科技、商务、财政等市直部门作为成员单位,统筹研究解决“新基建”发展全局性、长远性问题。推动各市区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负责区域内“新基建”及关联产业发展推进工作。建立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重大创新平台等优势领域工作推进专班,协调破解重难点问题,推动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加强发展规划引导。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明确产业布局、建设重点、任务目标。加紧编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行动方案和年度推进计划,将规划编制落实在具体项目上,逐一明确项目牵头责任单位,扎实推进各项目标任务。三是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坚持全市各类专项扶持资金向“新基建”项目倾斜,在市场准入、产业、投资、财税、土地、金融、人才等领域,出台含金量高、可操作性强的优惠扶持措施,支持“新基建”项目建设和产业布局。加大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和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财政资金奖补力度。四是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统计指标体系。全面系统掌握“新基建”基本情况,做好统计监测、发展趋势研判,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统计支撑。

(二)强化项目带动,全力推动各类新型基础设施布局落地形成示范作用。要抓好项目建设,聚焦新网络、新设施、新平台、新终端,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积极做好项目推进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快推进“新基建”项目的谋划和布局。一是加强项目储备谋划。建立“新基建”动态项目库,围绕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城际轨道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等细分领域,梳理编排不少于100个“新基建”项目,争取更多大项目好项目纳入省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库,按照在建、拟建、已签约、正在谋划等进行清单制管理,制定时间节点计划,定期公布项目建设进度。二是加大项目招引力度。通过特定载体开发、工业标准地、合作经营、园区经营权出让等多种方式,加大策划储备和向社会推介“新基建”产业项目。把握各行业国际性和全国性龙头企业动向,认真分析产业链布局特点和企业投资趋向,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我市“新基建”及相关产业发展具备充足项目支撑。三是加快重大项目和平台建设。抓好迪浪大数据产业园、蔚海大数据中心等大项目建设,全力争取将江门大数据中心列入全省大数据中心规划布局核心区。力争2020年底建设完成3850个5G基站,推动5G网络建设和产业发展进入全省前列。加快中德人工智能产业园、IBM大湾区智慧软件生态区、江门人才岛、高新区智慧城市管理建设、5G智慧农业科创园等大平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注重产业联动,充分发挥新型基础设施产业赋能和溢出效应。加强对“新基建”产业链的研究,科学研判产业发展趋势,推动“新基建”与我市优势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一是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改造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要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水利等设施部署。加快开展基于5G的车联网示范,统筹推进汽车、公路、城市道路及附属设施智能化升级;积极推动通信基站、交通指示牌、监控杆、路灯杆等市政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稳步推进智慧灯杆建设;推动智慧管网建设,逐步实现实时监测、自动预警和智能处置。二是开展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赋能行动。以机电、食品、电子信息、纺织服装、造纸及纸制品、精细化工六大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开展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力争用2-3年时间,推动超1000家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带动25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创建中小企业数字化创新示范园。三是加强“新基建”上下游产业链建设。要立足我市在科技创新和五大战略新兴产业现状,围绕产业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主导产业、地标产业融合,促进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打造新的产业生态。实施5G产业强链补链工程,优先引进发展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等短板产业项目,推动创维集团显示项目、依利安达5G通信增资扩产项目、富丽液晶面板关键材料偏光片总部基地项目等投产达产,推动5G产业集群式发展;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短板,重点引进芯片、传感器、算法等基础层、技术层的产业链企业,培育壮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挖掘、展示、衍生等产业,打造数字产业链。

(四)突出市场推动,让社会资本成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力军。“新基建”要以政府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构建政企协同、收益可期、风险可控的投资格局,形成可持续发展良性模式。一是积极争取“新基建”领域专项债券。要研究吃透中央和省围绕推进“新基建”出台的优惠政策,在建立“新基建”项目储备库基础上,深度研究挖掘建设项目,通过整合、优化、合并、拆分等方法,提前准备好项目包、专项债券包,提高项目申报债券有效率,争取更多专项债券资金支持。作为政府公益性建设项目的5G智慧灯杆行业,其建成运营后的租赁、广告投放等收入能带来稳定收益,可以市属国有企业为建设主体,积极争取发展地方债。二是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新基建”。大力运用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权协议、议定最低报酬率、准许建立特色商业带等方式,打消社会资本对项目收益的顾虑。深化江港澳金融合作,引进香港、澳门地区更低成本境外资金参与建设。探索采用政企联合共建、政府购买服务、互联网模式运营、基础设施服务参股等多种方式,与大型科技企业共建新型基础设施和产业园。三是拓展“新基建”融资渠道。在低息融资、专项贷款、多层次资本市场、并购、IPO、发债等方面给予支持,探索建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基金,积极引入企业债券、中期票据、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等信托融资、供应链金融、私募股权投资等融资模式,不断拓展社会资本参与方式,推动“新基建”项目建设。

(五)丰富场景应用,促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与产品快速落地。“新基建”释放巨大的市场需要上下游产业应用来消化,要定期发布“新基建”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打造“新基建”场景应用示范城市。一是加大智慧城市建设的场景应用。推动各级各部门加强垂直整合,在市政、交通、环保、水务、园林绿化等领域加快推出一批应用场景,主动加强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力争在工程、项目立项环节提出应用场景建设方案,对能够向社会开放的应用场景要做到全面开放。在市政建设与管理领域,人居环境改善、市政设施监管、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方面组织搭建应用场景;在交通领域,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交通体系,建设车路协同、智慧停车等应用场景,改善出行体验。二是加大重点新兴产业发展的场景应用。在5G产业领域,开展5G+垂直行业应用试点,建设5G应用体验中心,推进5G+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农业园等示范项目建设;在4K等超高清视频产业领域,推动超高清技术在智慧广电的示范应用,提高超高清视频内容生产能力,形成国内领先的超高清电视产业集群;在人工智能领域,重点发展特种、协作、仓储物流机器人等类型,推动安检、温测、视频监控、交通调度、物流配送的应用。三是加大民生服务改善的场景应用。在医疗健康领域,针对疫情预警、医疗急救、远程会诊、远程手术、无线监护、移动查房等搭建应用场景,推动5G、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在教育领域,开展智慧校园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校园安全等全流程应用;在食品安全领域,针对食品安全科技保障、食品冷链物流智能化、食品安全监管等搭建应用场景,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在日常生活领域,推动5G、大数据、数字出版、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技术应用,全面提升生活工作体验。

作者:中共江门市委政策研究室

#食品安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