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姆设计学院的学院历史 同包豪斯一样,学院受到了各界名流的关注:格罗皮乌斯也前来参加其成立仪式;总统西奥多·胡斯(Theodor Heuss)、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贝格(Werner Heisenberg)、设计师瓦根菲尔德、法国哲学家加布里埃尔·马塞尔(Gabriel Marcel)、社会学家霍客海默(Horkheimer)、历史学家戈洛·曼(Golo Mann)还有作家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 B?ll)和拉尔夫·艾里森(Ralph Ellison)都赞同肖尔的教育改革,而他们的关注也使乌尔姆很快就成为国际政治思想和民主文化的中心。当然,在二战之后的德国建立这样一所学校并非易事:一方面,校方不想迎合美国对德国的再教育,他们认为只有“德国精神”而不是盟国计划才可以培养杰出青年;但另一方面,为了强调与纳粹的不同,又不得不考虑如何才能有效地融入西方世界。为此,创建者提出了包括媒体学习(政治、杂志、收音机和电影)和艺术教导(摄影、广告、绘画和工业设计)在内的“普世教育”计划。为了进一步体现学院国际化精神,肖尔和埃舍尔决定物色一位国际知名又无政治污点的人士出任校长,经考虑,来自中立国瑞士的设计师兼雕塑家、画家,时任瑞士制造联盟主席的马克斯·比尔(Max Bill,1908~1994)成为最合适的人选(图6-17)。。
乌尔姆造型学院的分歧 乌尔姆造型学院的第一任校长马克斯·比尔(Max Bill)是瑞士著名艺术家和艺术设计师,曾是包豪斯学生。比尔对绍尔建议,应该把学校办成一所艺术、建筑和设计学院。他认为,通过对城市规划、建筑和日常生活用品等设计的改善,可以改变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因此,比尔为设计师们确立的主要任务就是把日常生活用品设计成一种“文化产品”。设计师们应努力追求赋予产品以更多的人文性和艺术性,而不是以一种商业目的来提高设计的价值。但是,比尔和以马尔多纳多为首的年轻教师之间逐渐产生了分歧。两人分歧的焦点是:艺术设计究竟以艺术为基础,还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比尔持第一种观点,然而,乌尔姆学校所处的时代与包豪斯时代已有很大不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工业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技术分工日趋细密,对大量内部结构复杂、需要专门科学知识的工业产品的设计提出了需求。这样,以马尔多纳多为首的教师反对比尔制定的教学大纲。1956 年底,比尔离开学校。
什么是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平面设计经历了一段时间不长的停滞。到20世纪50年代期间,一种崭新的平面设计风格终于在联邦德国与瑞士形成,被称为“瑞士平面设计风格”(Swi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