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静息电位超极化 原本静息电位,然后由于氯离子内流产生超极化电位,这还是内负外正,且算是有发生膜电位变化吗?

2021-03-16知识5

动作电位的正后电位,有一段是超极化的,也就是说达到了静息电位之下,那么之后它是怎么恢复到静息电位的 正后点位是因为钠泵作用,静息点位-70接近于k,如果大于-70(如-90)话,k外流减少 所以会逐渐恢复-70

静息电位超极化 原本静息电位,然后由于氯离子内流产生超极化电位,这还是内负外正,且算是有发生膜电位变化吗?

细胞内侧负电位值由静息电位水平加大的过程称为A.去极化 B.超极化 C.复极化 D. 参考答案:B

为什么后去极化称为负后电位,后超级化称为正后电位? 去极化是静息电位减小,极化状态减弱(细胞内电位从-70mv到-50mv)。我的理解,去极化应该是一个上升支啊…

超极化后电位是如何恢复为静息电位的? 极化2113→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超极化→恢复。是5261静4102息电位的概念:概念 将一对电极在1653处于静息状态的细胞膜上任意移动,可见两点间无电位差。如果将其中一个插入膜内,则可观察到电位差。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以膜外为零,膜内则为负值。一般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和红细胞的RP分别-90 mV、-70 mV和-10 mV,即不同类型细胞的RP数值不等。RP存在时膜两侧所保持的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极化(polarization);在RP的基础上膜内朝着正电荷增加的方向变化时称为去极化(depolarization),此时膜电位的绝对值小于RP的绝对值;反之,在RP的基础上膜内朝着正电荷减少(或负电荷增加)的方向发展称为超极化(hyperpolarization),其绝对值大于RP的绝对值。1.2 RP的形成机制:如果细胞膜不允许任何带电离子跨膜移动,则膜两侧是电中性的。而在静息状态下膜两侧存在电位差,说明静息时有带电离子跨膜移动,实际上任何生物电的产生都是带电离子跨膜移动的结果。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静息时膜上的K+通道开放,K+顺浓差外流,膜内带负电荷的蛋白质大分子与K+隔膜相吸,造成膜内正外负的状态。随着K+的进一步外流。

原本静息电位,然后由于氯离子内流产生超极化电位,这还是内负外正,且算是有发生膜电位变化吗? 氯离子内流,导致膜内更负,膜外更正,进一步增大静息电位差值,这个叫超极化,实际上就是抑制性神经递质的作用结果,高中阶段这个不算膜电位改变

生理学上,将动作电位的时候,最后阶段为超极化,请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你说的超级化实际上是后超级化,动作电位最开始是去极化,然后是复极化,复极化后可能是超级化,即后超级化,主要原因是:复极化过程是膜上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开放对抗的一个过程,钠离子通道开放导致的是去极化,此时钾离子通道关闭,随着膜电位接近峰值,钠离子通道逐渐关闭,而钾离子通道打开,钾离子通道开的缓慢,关闭也缓慢,从而使极化状态超过静息电位,导致超级化现象产生,由于钾离子克服离子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的平衡最终又趋近于静息电位值,而后在钠钾泵的作用下,钠钾离子回到静息电位时状态和水平

动作电位恢复静息电位 这个问题我总结并发表过2113,我给你解释,5261下附相应解释,不理解的大家一起探讨这个4102问题。静息电位与1653动作电位一、静息电位1、概念表述静息电位是指组织细胞静止状态下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呈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其值常为数十毫伏,并稳定在某一固定水平。2、产生条件(1)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平衡。就正离子来说,膜内K+浓度较高,约为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较高约为膜内的10倍。从负离子来看,膜外以Cl-为主,膜内则以大分子有机负离子(A-)为主。(2)膜对离子通透性的选择。在静息状态下,膜对K+的通透性大,对Na+的通透性则很小(Na+通道关闭),对膜内大分子A-则无通透性。3、产生过程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膜内A-因不能透过细胞膜被阻止在膜内。致使膜外正电荷增多,电位变正,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电位变负,这样膜内外便形成一个电位差。当促使K+外流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电位差这两种拮抗力量达到平衡时,使膜内外的电位差保持一个稳定状态,即静息电位。这就是说,细胞内外K+的不均匀分布和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是使细胞能保持内负外正的极化状态的基础,所以静息电位又称为K+的平衡电位。二、动作电位1、。

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大多数细胞的静息电2113位5261在-10~-100mV之间。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细胞未受刺激4102时,存在1653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它是一切生物电产生和变化的基础。当一对测量微电极都处于膜外时,电极间没有电位差。在一个微电极尖端刺入膜内的一瞬间,示波器上会显示出突然的电位改变,这表明两个电极间存在电位差,即细胞膜两侧存在电位差,膜内的电位较膜外低。该电位在安静状态始终保持不变,因此称为静息电位。扩展资料:1,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是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它是一切生物电产生和变化的基础。当一对测量微电极都处于膜外时,电极间没有电位差。2,在一个微电极尖端刺入膜内的一瞬间,示波器上会显示出突然的电位改变,这表明两个电极间存在电位差,即细胞膜两侧存在电位差,膜内的电位较膜外低。该电位在安静状态始终保持不变,因此称为静息电位。几乎所有的动植物细胞的静息电位膜内均较膜外低,若规定膜外电位为零,则膜内电位即为负值。3,细胞膜两侧的离子呈不均衡分布,膜内的钾离子高于膜外,膜内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低于膜外,即胞内为高钾、低钠、低氯的环境。

超极化如何恢复到静息电位? 题主是高中生orz 也不学竞赛 请不要用高深的理论来解释 尽量自然语言描述。讲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时,…

#静息电位超极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