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什么会议提出? 是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起2113义部队在文家市里5261仁学校召开前委会议时4102提出的。在会议中他分析了1653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形势,主张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把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向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去。与会大多数人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其基本内容是,中国民主革命首先在敌人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结合起来,使之建成支持长期革命战争的战略基地。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随着革命战争、人民武装和根据地的发展,逐步造成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拓展资料:历史意义:1、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扩大,人民武装随之扩大,并由游击队向正规军发展,从而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正规战发展的问题。中国人民和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毛泽东的领导下,长期坚持、坚决按照这条革命道路指引的方向,发展根据地和革命战争,开展各种革命运动,经过二十。
中共什么时候确立的农村包围城市?详细点 1930年上半年基本(或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其标志是毛泽东同志1930年1月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9月中旬,攻打长沙失利,毛泽东等当晚在中正街(现解放街)“协丰长“绸布店召开了总前委扩大会议,做出“撤回江西、进攻吉安”的正确决策,扭转了中国革命又一次严重危机。此为共产党第一次确立放弃攻打城市,优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方针。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从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特点和主要形式,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等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的成熟。扩展资料: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核心思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工农武装割据光辉思想的主要内涵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密结合。(2)革命武装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前提,也是其主要的斗争形式。革命主要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是如何提出的 毛主席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不仅在新中国成立前为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反封建、反军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3653263阀起到关键性作用,而且在新中国建设中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那么,毛主席是在什么时候、怎样的情况下提出并完善了这个极其重要的思想和策略的呢?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92年前的今天—1927年9月19日。(1927年9月9日毛主席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主席发动了著名的“秋收起义”。“秋收起义”一开始制定了攻打长沙的计划,但在起义部队劣势武器和攻势的情况下,起义部队受到国民党优势兵力包围,损失惨重。起义10天后,败退下来的起义部队在湖南浏阳县文家市会合,并在此召开了决定部队命运的前敌委员会议。在会议上,毛主席及时纠正了攻打长沙的不实际决策,提出“引兵井冈”向农村转移的主张。9月20日,在毛主席率领下,秋收起义失败的部队向井冈山进军,使得革命队伍保存下可贵的种子,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打下了基础。这次转移也是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雏形和第一次实践。之后,毛主席在实践中开始逐步完善这一思想。(向农村转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为革命指引了正确方向)。
“工农武装割据”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有什么区别? 1、中心内容:所谓“工农武2113装割据”,5261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4102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1653,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概括地说,就是以乡村为中心,在乡村中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长期的斗争中积聚和发展革命力量,待条件成熟时夺取全国政权。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2、提出时间:1928年5月,在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总结建立井冈山根据地的经验,提出深入土地革命,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军队建设和党组织建设的任务,初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决议案,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及其他地区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首次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从1927年10月到1930年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和其他革命根据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其中核心内容是关于农村革命。
农村包围城市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00:00 00:00 100%用户鉴权失败,请先注册成为云用户 云
农村包围城市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提出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1927年9月提出的。da1927年9月,毛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3663039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前委会议,他分析了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形势,主张改变原来攻打长沙的计划,把革命的中心由城市转向敌人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中去,与会大多数人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也是由于革命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封建阶级,资本主义反动派,是不可能自动地把政权交出来的,而且他们也在千方百计地想办法消灭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中国广大劳苦人民要想真正地做到当家作主,就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统治,武装斗争作为一个彻底的斗争手段,就必须成为中国革命的正确途径。扩展资料:农村包围城市的意义:1、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战争首先把主要战略方向指向农村的理论和斗争艺术。2、成功地解决了依托根据地积累、发展革命力量的问题。随着根据地的发展、扩建,革命力量不断得以发展、壮大。3、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发展革命军队、进行革命战争的问题。解放了的广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前。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4、成功地解决了由游击战向运动战发展的。
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艰难曲折中走过了80年,跨入了新世纪。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史、探索史、发展史;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并在中国得到极大丰富和发展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毛泽东思想作为历史的源头,占有极其重要的一页。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起点。但这并不是说,适合中国情况、指导中国革命实践的理论就由此产生了。从这时起,中国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就在探索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并试图从理论上阐发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书本上的,也不是理论推导出来的,而是从中国革命的现实实践中提出来的。中国革命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统一战线问题。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致力于工人运动,兴起了1922-1923年的中国工人运动高潮。这场运动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中国革命只靠工人阶级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次合作,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殊的力量,并且同国民党左派一度掌握了统一战线的主导权。然而,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既不懂得抓领导权,也不懂得抓军权,而是一味地埋头发动民众,结果在强大的。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毛泽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5653166提出的。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起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旗帜,肩负起独立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实行武装斗争,经过创建、发展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逐步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毛泽东提出的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起来,它为党在大革命失败后成功地把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奠定了基础。在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过程中,毛泽东明确地指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的中国的革命,以军事发展暴动,是一种特征”;并且“建议中央,用大力做军事运动”。武装斗争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的一种特征,是因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反动统治者总是依靠赤裸裸的暴力来维持其统治的。在这里,没有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共产党不可能经过合法斗争来教育群众,积蓄革命力量。党要领导人民群众起来革命,就必须拿起武器。
农村包围城市提出的具体背景是什么 农村包围城2113市提出的具体背景:1930年9月中旬,攻打长沙5261失利,4102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书记兼总政委毛泽1653东率前委机关30人、警卫连130人,从长沙白田铺出发,傍晚到达株洲。毛泽东、古柏驻扎在港口街一竹器店、朱德、彭德怀驻扎在恒和药号和志新昌布店。毛泽东等当晚在中正街(现解放街)“协丰长“绸布店召开了总前委扩大会议,做出“撤回江西、进攻吉安”的正确决策,扭转了中国革命又一次严重危机。此为共产党第一次确立放弃攻打城市,优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方针。扩展资料: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富有蓬勃的革命朝气,但是缺乏足够的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对于如何进行革命并没有清晰的认识。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回顾了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他说:“过去那么多年的革命工作,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的。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相信,没有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个阶段才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是由谁提出来的 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和总战略。这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一、1930年上半年基本(或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其标志是毛泽东同志1930年1月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基本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以毛泽东同志1936年12月写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为标志。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于抗日战争的前期,标志是毛泽东同志1938年11月的《战争和战略问题》和1939年12月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