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高密度电法基本勘探原理 温纳装置示意图

2021-03-11知识30

常用电阻率法 为了取2113得良好地质效果,在电阻率法勘探中,常需5261根据不同地质任务和4102不同地电条件1653,采用不同的装置类型。所谓装置类型是指一定的电极排列形式。但由于电极移动方式的不同,在电阻率法中又有电阻率剖面法和电阻率测深法之分。(一)电阻率剖面法(简称电剖面法)在电剖面法中,目前我国常用的装置类型有如图2-1-2所示的几种。由图可见,无论哪种装置类型,其共同特点是:用供电电极(A、B)向地下供电,同时在测量电极(M、N)间观测电位差(ΔUMN),并算出视电阻率(ρs),各电极沿选定的测线同时(或仅测量电极)逐点向前移动和观测。电剖面法主要用来探查地下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横向电性变化,以此解决多种地质问题。图2-1-2 几种常用电阻率剖面法的装置类型示意图1.二极装置(AM)如图2-1-2(a)所示,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B和测量电极N均置于“无穷远”处接地。这里所指的“无穷远”具有相对概念,如对B极而言,若相对A极在M极产生的电位小到实际上可以忽略时,便可视B极为无穷远,对N极而言,若A极在N极产生的电位相对M极很小以至可以忽略时,便认为N极位于无穷远,并取那里的电位为零。因此,二极装置实际是一种测量电位的装置。二极。

-D高密度电法勘探采集技术 5.2.1 3-D滚动采集技术多数3-D电法生产勘探可能涉及的测网覆盖面积至少为16×16,一个16×16的测网将需要256根电极,比许多已有的多通道电法仪提供的电极数都要多,解决这种电极数有限的大测网的一种方法是拓展2-D滚动采集技术为3-D滚动采集技术(Dahlin et al.,1997)。图5.14为一个有50根电极的多通道电法仪勘探的例子,勘探测网为10×10,首先在长测线的x方向上布设10×5的测网(图5.14a);接下来,整个测网移向y方向,其目的是10×5的网格覆盖10×10测网的另一半,10×5的电极网格指向y方向(图5.14b)。出于实际原因,在一些勘探的实地观测数量可能比对角交叉技术少,另一种常见的做法是仅在x和y方向做观测,而无对角观测,如果勘探是由一套独立电极数有限的系统进行,而又需要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测网,这种做法就比较适用。在某些情况下,只在一个方向进行观测,3-D数据由一系列平行的2-D测线组成,每条原始的2-D测线数据单独反演,最后得到一系列的2-D交叉剖面,所有观测的视电阻率数据也可以组合成一套3-D数据,然后通过反演程序得到3-D图。虽然预计的3-D模型质量比完全3-D勘探获得的模型差,但是这样存在欠缺的3-D数据可以揭示穿过所有测线下方的主要电阻。

地基勘察的电阻率方法 电阻率法是以岩土介质的导电性差异为基础。岩土介质的电阻率与以下因素有关:自身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孔隙度和含水性等。矿物骨架的电阻率是很高的,但岩石在长期的地质作用过程中,受内外地质作用而出现断裂和裂隙,使得断裂、裂隙和矿物骨架之间充填有水分,从而使岩石整体的电阻率要低于矿物骨架的电阻率,尤其是含有矿化度高的水或者是富含各种元素及其离子的废液,电阻率会更低。岩石愈致密,孔隙度愈小,相应地含水分少,电阻率高,反之电阻率就低,这是电阻率法能在化分岩性、确定岩石破碎带位置、埋深和划分污染范围时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电阻率法分为两类:电阻率剖面法和电阻率测深法。电剖面法在填埋场建设中可提供如下资料:表层地质情况、岩层顶面的地形、确定含水层厚度、查清地质构造、探测基岩埋深、风化壳厚度、探测地下洞穴、暗河位置及分布、构造破碎带及滑坡带位置。高密度电阻率法可在一条剖面上获得不同装置和不同电极距的大量数据,将这些数据处理后可获得视参数的等级断面图和等值线断面图,或进行层析分析。为了提高数据的处理能力和显示效果,在数据反演和三维可视化方面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根据曲线的形状和变化特征,确定含水。

高密度电法基本勘探原理 温纳装置示意图

#温纳装置示意图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