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鸿 摄
黎晓刚 摄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集聚智慧,碰撞思想。7月23日,第五届绿色发展论坛举办,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王光谦现场发表主旨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杜祥琬,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首席科学家李召良线上发表主旨演讲,为西宁绿色发展出谋划策、把脉支招,会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 (记者小言)
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演讲主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西宁湟水河流域保护
演讲嘉宾:中国科学院院士、青海大学校长 王光谦
作为湟水河谷的核心地段,西宁市以全省1%的土地,承载了全省40%的总人口,产生了全省48.5%的地区生产总值以及全省66.9%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西宁市及周边城镇和湟水河流域总体可称为湟水河生态经济带,其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与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湟水河生态经济带的气候地理禀赋不足、生态系统脆弱,城镇发展的土地空间受限,生态保护压力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巨大。
湟水河生态经济带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水资源保障和土地资源供应。在水资源保障方面,除“引大济湟”工程外,应积极推进“引黄济宁”工程,增加湟水河谷城镇发展的可用水资源,并高效率、高质量地用好这些水资源。在城市发展的土地供应方面,也应在河谷地预留未来空间,建议在湟水河谷周边开展系统性生态治理和土地开发,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拓展未来空间。
他表示,西宁市作为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强度最大的地区,保护好黄河和湟水河,是我们必须承担的“源头责任”和“干流担当”,我们将坚持“治宁方略、水为大政”,抓好大保护,推进大治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记者芳旭)
让垃圾焚烧厂也变成美丽风景
演讲主题:从“无废城市”走向“无废社会”——艰巨而美丽的事业
演讲嘉宾: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 杜祥琬
“我和西宁有着很长的缘分,50多年前,我经常到青海省海晏县出差,每一次都必经西宁。近几年,西宁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此次能在线上参加绿色发展论坛,我感到很高兴。”演讲一开始,杜祥琬院士如是说。
西宁是全国11个“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如何从城市整体层面深化固体废物综合管理改革、加快“无废社会”建设是当前我市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
演讲中,杜祥琬院士结合西宁实际,从固废资源化——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国内外建设“零废弃”社会的做法和启示、固废资源化的三重意义、四个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无废城市”试点走向“无废社会”五个方面,为我们深入阐述了“无废社会”建设。他说,我国是固废生产大国,总体上资源化程度不高,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发展循环经济,而固废资源化是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建设“无废社会”,是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进步必然达到的目标。从“无废城市”走向“无废社会”,会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垃圾焚烧厂也能建设成为美丽风景。“无废社会”的实现需要长期探索与实践,需要“三元共治”即政府、公众、企业三方面密切合作,从而实现社会、经济和环保共赢。需要建立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四大支撑体系。他勉励大家“无废城市”走向“无废社会”是美丽的事业,更是艰巨的事业,需要涉及深层次的社会变革和社会进步,需要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努力。 (记者小言)
为获取西宁生态环境因子支高招
演讲主题:生态环境关键参数定量遥感反演方法与产品
演讲嘉宾: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李召良
李召良院士从科学问题与背景、地表温度反演方法、蒸散发反演方法、土壤湿度反演方法等四个方面为大家进行了解读。
在科学问题与背景方面,他从地球是如何变化的、变化的主要原因、变化对人类的后果、预测未来变化等方面带大家走进了解地球的健康状况和未来。通过讲解电磁波遥感数据获取与定量处理过程、定量遥感研究目标、遥感可反演的陆地表面参数等专业学术角度,带大家了解生态环境关键参数定量遥感反演方法与产品的科学问题与背景。
另外,从地表温度热红外遥感反演方法的现状、产品以及热红外地表温度产品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带大家了解在地表温度反演方法的内容;从地表蒸散发遥感反演方法、逐像元全天候蒸散发反演等方面介绍了蒸散发反演方法;详细讲解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方法的现状、遥感产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他指出,青海是我国与东亚气候系统稳定的重要屏障。作为“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每年为中国18个省及下游5个东南亚国家输送近600亿立方米优质水资源,维系着中国、亚洲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命脉。结合青海省实际情况,他提出了可以运用定量遥感反演方法获取西宁市生态环境因子的意见建议,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发展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记者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