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元杂剧有哪些? 开封董秀英

2020-07-24知识11

元代有哪些重要的杂剧作家及作品? 杂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一种。因盛行于元代,流行于北方地区,故又专称为“元杂剧。元杂剧是由院本和诸宫调演变发展而成。全用北方曲调,由正末或正旦一人独唱至终。在形式上,采用分\"本\"、分\"折\"的方式,多为一、二本,每本有其独立性,篇幅较短,多为四折,有的另加楔子为五折。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元杂剧的作者多为北方人。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以及白朴、郑光祖、高明等等。关汉卿,号已斋叟。生于金代,为人倜傥不羁,滑稽多智,擅长歌舞,精通音律。一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活动,是玉京书会(当时民间杂剧创作团体)的领导人。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并称为\"关、郑、白、马“,又称为元曲四大家。其还能粉墨登场,亲自参加演出。是我国戏剧的奠基人。创作戏曲六十三种,今存有《窦娥冤》、《拜月亭》、《望江亭》、《单刀会》、《陈母教子》等十五种。王实甫,创作杂剧十四种,今存有《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另有《芙蓉亭》、《贩茶船》各一折残曲。相传他作《西厢记》时构思甚苦,写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时,竟以思竭倒地而亡!后由关汉卿续作第五本方成足本。(此乃传说,并无实证。马致远,所作杂剧。请各位同志快过来呀!!!白朴的介绍 白朴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阝奥)州(今山西河曲县),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白朴出身官僚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白华为金宣宗三年(1215年)进士,官至枢密院判;仲父白贲为金章宗泰和间进土,曾做过县令,叔父早卒,却有诗名。白家与元好问父子为世交,过从甚密。两家子弟,常以诗文相往来。白朴出身于这样的家庭,本应优游闲适,读书问学,以便将来博取功名。然而,他的幼年却偏偏遭逢兵荒马乱的岁月,他只得同家人在惊恐惶惑中苦熬光阴。他出生后不久,金朝的南京汴梁已在蒙古军的包围之下,位居中枢的白华,整日为金朝的存亡而奔忙,无暇顾及妻儿家室。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树炮攻城,哀宗决计弃城北走归德,白华只得留家人于汴京,只身随哀宗渡河而上。次年三月,汴京城破,蒙古军纵兵大掠,城内士庶残遭杀戮,财富遭到空前洗劫。战争中,白朴母子相失,幸好当时元好问也在城中,才把他和他的姐姐收留起来,在乱兵和饥荒中救了他的性命。四月底,元好问携带白朴。元杂剧有哪些? 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13世纪后半期-14世纪)。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蒲、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白朴是哪个朝代的 元?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祖籍(阝奥)州(今山西河曲县.“元曲四大家”是谁?他们有哪些传世经典? 元曲的作家辈出,元曲的发展过程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有杜仁杰,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冯子振,卢挚,姚燧等为代表。当时称关汉卿,白朴,马致远为“书会才人”,他们既写杂剧,又写元曲。后期代表作家有郑光祖,乔吉,张可久,曾瑞,贯云石,薛昂夫,徐再思等。从艺术创作风格上看,又大致分为豪放,清丽两派。豪放派有杜仁杰,王和卿,关汉卿,姚燧,马致远,张养浩,贯云石,白贲,冯子振,睢景臣,阿鲁威,张鸣善,杨朝英,汤式等。清丽派作家有:杨果,商挺,胡祗遹,卢挚,白朴,王实甫,郑光祖,曾瑞,乔吉,薛昂夫,张可久,周德清,汪元亨等。这是大致的分类。再分类到四大家,就只成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人了。但最终的还有个说法还有“元代剧坛上的双子星座”,就成关汉卿,王实甫二人了。说到王实甫,他的《西厢记》应该是很有名的了?好吧,有点扯远了,最后还是回到正题上来吧,回答题主所问的四大家的代表作有那些。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马致远的代表作《南吕.四块玉》。白朴的代表作《中吕.阳春曲》。郑光祖的代表作《双调.蟾宫曲》以上所提代表作只是他们的作品当中的任何一件,他们可是既会写杂剧,又可创作散曲的。白朴的简介

#郑光祖#关汉卿#天籁集#西厢记#马致远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