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旺苍悠悠米仓道见证古今多少事!

2020-07-24新闻36

米仓青青米仓碧,

残阳如诉亦如泣。

唐朝女官、诗人上官婉儿《由巴南赴静州》中的诗句,让人真切感受到米仓山对旺苍人的垂爱。在旺苍县城,随便打开一扇窗,都能看到起伏有致的米仓山麓。所谓“推窗见山”,大概就是这样。

米仓山有米仓古道。古时汉中与四川的通道有两条:金牛道和米仓道。金牛道没开通前,米仓道是川陕唯一通道。战时,从金牛道入川要近一些;而军事对峙时,从米仓道进川,可入三巴、趋重庆,威胁四川与东南,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米仓古道在旺苍境内的分布

米仓道主要有4条线路,分别沿通江、冷水河、喜神河、白岩河、东河河谷入川。4条线路相距较近,都要翻越米仓山,故统称为米仓道。其中,有两条经过今旺苍县境内。

刘邦镇汉中从这里起步夺天下

在岁月的冲蚀下,从卫星地图看,米仓山脉如一片片巨大的桑叶,沟壑纵横其间,脉络繁杂而不乱。从实地来看,每座山峰形态都不一样,有的峭峰雄峻如刀削,有的孤峰傲群似鹤立,有的双峰连璧像情侣。

最让人震惊的是,几乎每座山峰都被雨水冲刷出凹凸的山脊,如同一个捏紧的硕大拳头平放在地上,手指是山脊,手指间是沟壑,密布其上的林木如同汗毛。这一个个硕大的拳头山峰之间,藏着迂回曲折的米仓道。

公元前206年,26岁的项羽将50岁的刘邦封为汉中王,让他统辖巴、蜀、汉中一带41个县,建都于南郑。对项羽来说,把刘邦封在这里,可谓是挖了一个大坑将刘邦困住。对刘邦来说,是朝夕不保的危机,更是惊天逆转的良机。

刘邦的好哥们萧何深知,战国时秦灭巴蜀,然后从巴蜀攻楚,是夺取天下的重要一步。巴蜀早已不是蛮荒之地,那里是大粮仓。米仓山,即稻米满仓的山啊!刘邦还在不满项羽对他的分封时,萧何拉着他的手说,不怕,有我在呢,我陪你去米仓道上走一走。

鼓城山七里峡景区的米仓古道

为壮大实力,进占“三秦”,与项羽争天下,萧何深入米仓道,来到巴蜀境内,与当地的賨人交朋友。他招募賨人七姓组成一支7000人的精英特种部队,并在米仓山一带征集、囤储粮草。

在米仓道上,萧何还上演了一出“月下追韩信”的好戏。2000多年前的那个晚上,米仓道上两个一前一后的身影在月光下移动。后者在今四川南江县西北的孤云山腰追上前者,然后二者又沿着米仓道返回汉中。唐朝集州刺史杨师谋,曾在此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字:萧何追韩信于此。

周武王伐纣,巴人组成军队,经米仓道北上出征牧野,为周武王打得江山出了一份力。賨人部队也经米仓道归入汉军,为刘邦浴血奋战,最终打下江山。

米仓道,是一条奋发图强、走向王者之道的路。

魏蜀相争它见证了血雨腥风

旺苍县七里峡的沿溪小路,是一条经过整修后的水泥石板路,平坦、舒适。要不是路边大石上4个遒劲的大字“米仓古道”的提示,很少人知道脚下踩着的,正是饱经沧桑的米仓道。在一些没有整修的石路上,还能依稀看到坑洼不平的痕迹,那是岁月的印记。

“上至秦陇,下达苍阆”,这是对米仓道的真实写照。可以说,米仓道是连接川陕的大动脉。米仓道通,则川陕无阻。既然无阻,一旦起战事,则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和军事运输要道。

东河镇何家沟段米仓古道遗址

三国鼎立时,汉中成为曹魏和蜀汉争夺的要塞。魏军攻打蜀汉,常走米仓道。曹魏大将张郃,与米仓道结缘颇深,遗恨无期。

建安二十年 (公元215年),曹操西征张鲁得胜后,留下张郃等守汉中。张郃领3万人马,沿米仓道翻越米仓山,进入蜀地。

刘备派张飞为巴西郡 (郡治今四川阆中)太守,抗击张郃。张郃与张飞对峙50多天后,张飞率上万精兵从小道进攻张郃。山道狭窄,张郃首尾不能相救,带着10多人丢盔弃甲,沿着米仓道撒腿狂奔。后聚拢残部,撤回汉中。

旺苍县木门镇,至今有张郃战死此地的传说。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张郃统兵迎击,诸葛亮退守祁山。《魏略》记载,司马懿强行命令张郃追击,张郃不同意,说“归军勿追”,但司马懿不同意。张郃只得硬着头皮,追到木门谷,与蜀军交战。蜀将魏延指挥部队埋伏,张郃中箭阵亡。

张郃阵亡地的木门谷,其实在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牡丹镇木门村境内。但旺苍木门人更愿意相信张郃死在米仓道上,因为米仓道不欢迎入侵者。

旺苍民间还流传蜀军曾在米仓道一带屯兵储粮,诸葛亮出师北伐也在米仓道一带活动过。米仓道上的东鼓城山山顶,诸葛亮曾经屯兵演练过八阵图,至今依稀可见诸葛亮的点将台。

米仓道,是一条奋袂而起、意在开疆拓土的路。

红色根据地从米仓道走向新征程

旺苍县盐井河采育场,林木葱郁,高山杜鹃怒放时,红色、粉色相间,蔚为罕见。

在米仓道一转弯处内侧上方,离路30米处,巍然屹立着一株气质桀骜、卓尔不群的大树。当地人说,那是铁坚杉,有上千年历史,是当地人心中的神树。

远观此树,枝干虬髯,华盖蔽日,高三四十米。走近细看,“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四五个成年人张开双臂才能勉强围住。树根有一蘖枝贴着树干生长,与树皮融为一体,如人手臂上暴跳的青筋,似乎彰显着强大的力量。

千年铁坚杉在此驻守太久,见证太多。1933年初,铁坚杉看到米仓道上走来一队队人马。他们穿着军装、打着绑带,意气风发。时间长了,铁坚杉从当地人嘴里得知,他们叫红军。

1932年,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离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年底辗转来到川北地区。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迅速发展,总兵力达8万人,地方武装25万人。

米仓道上人来人往,他们有的是发动群众起来打土豪、闹革命的政工干部,有的是全副武装奔赴战场的红军将士,有的是地下交通线,即红色交通线(西线)的情报人员。他们只有一个目的:赤化全川,建立苏维埃新中国!

在红军发动陕南战役攻打汉中时,大部分红军将士从这条古道上出川。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跟着红军一起走的,还有数万川北儿女。他们曾经无数次地在米仓道上像先辈一样行走,如今又从米仓道走上新的征程。

记载米仓古道维修的四方碑

铁坚杉木质细致,坚实耐用,正如米仓道上的川北人一样。在后来的征程中,他们南征北战、风餐露宿,为新中国奉献了巨大的力量。在新中国的将星中,来自米仓道的川北人闪耀着异样的光芒。

米仓道,是一条奋发有为、走向崭新世界的路。

如今的米仓道,大多已整修为水泥路或石板路,通行方便。在时代前进的步伐中,米仓道也在换貌更新,山里人通过它走向县城,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文:黄勇)

------END------

#诗词歌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