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 新中国教育学发展史

2021-03-11知识6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自有人类社会及其教育活动以来,就有了教师工作。但是,专门的师范教育机构和制度的产生,以及师 范教育事业的大规模发展,则是近代以来两三百年的事情。师范教育作为一种。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学百年发展历程中国教育学科的百年发展大致分为两大时期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262363130;两大时期又可根据教育学科发展呈现出的基本状态和主要特征分为六个阶段。其中出现过三次历史性中断和三次大的转向。第一阶段从1901年到1919年(或1915年)。他从翻译、介绍日本学者编写的教育学始,到国人自己编著教育学呈第一次高潮止。这是直接向日本“引进”以介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为主的发展阶段,是近代教育学在中国的初建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研究与教育学科建设中断的开始。第二阶段从1919年到1949年。这是中国教育学界由向日本学习转为向欧美学习的阶段,也是中国教育学界开始形成教育学研究的专门队伍和代表人物,同时出现结合中国教育实际与问题展开独立研究的阶段。这一阶段总体上可称为积聚和建设的阶段。可视为是引进方向的第一次整体转向。第三阶段从1949年到1957年(或1956年)。这是教育学界批判杜威、批判解放前国内“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时期,也是全面引进苏联教育学科领域教科书的时期。发生了“引进”方向的第二次整体转向,由学西方转向学苏联。第四阶段从1957年到1966年。本阶段以1958年的“教育革命”为重要事件,出现。

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 一、发展模式2113的不断转换综观百年来5261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4102的历史进程,其发展模1653式的转换大致可分为七个时期。第一时期(1862年至1894年)。甲午战争以前,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处于酝酿时期。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了一批培养外语人才和军事技术人才的专门学校。它们不同于传统封建教育机构,不是培养作为各级封建官吏的“治才”,而是培养通晓各国语言和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所谓“艺才”。最典型的代表即是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和1867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至1894年前后,我国共创办了30所左右的此类学堂。这些学堂毫无例外地都是在外来因素的诱发下创办的。所谓外来因素的诱发,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它们是清政府在外力胁迫下应急反应的产物,是为了培养应付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所急需的人才而开办的;第二层意思是,这些学堂都标榜以西方为榜样,然而,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却并不明确,笼而统之地把西方称之为“泰西”。从时人留下的大量文献分析,所谓“泰西”,包括了英、法、德、美等国。可见,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西方”是一种泛称,还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模仿对象。第二个时期(1895年至1911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

关于中国教育发展史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教育学发展史上各个时期代表人物、著作及其主要观点 去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小茶Wong教育学第一章补充材料一、萌芽阶段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4336464311、我国人物著作主要观点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尊师重道—“当其为师,则弗臣也。乐正克《学藏息相辅—“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课内与课外、劳与逸相结合记》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知之”“温故而知新”中国教育史上首倡\"性善\"论。先验主义的人性论。另外,孟子认为同物则同类,同类则同性,提出了\"圣人与我同类者\"、\"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智力平等的思想。孟子孟提出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明人伦\"的\"治人\"的\"劳心者。他若\"无学\",则国\"丧无日矣。提出\"教子》亦多术\"的原则,实行五种教育方式:一、对学习好的,\"如时雨而化之\"(即如雨露润泽草木一般);二、对德行好的,就注意他的德行培养;三、对天资较高的,使之成为通达之才;四、对一般的,采取\"答问\"法,以释疑解惑;五、对于不能登门受业的,使他自学成材。注重实用技术—。

中国教育近代史

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 新中国教育学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一、制定教育方针1912年7月召开的临时教育会议谈论并通过了新的教育方针,9月2日,正式公布实行。新教育方针是:“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二、颁布学制1912年9月初,教育部正式公布了该学制系统框架,因当年为壬子年,所以又称作壬子学制。壬子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的近步:(1)缩短了三到四年的学习年限;(2)取消毕业奖励初升,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影;(3)女子教育取得一定地位,开创男女同校;(4)课程上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训练;(5)教育更加联系儿童实际,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壬子学制公布后至1913年8月,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大学校令》、《实业学校令》等一系列法令规程,这些法令规程使壬子学制更加充实和具体,二者综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三、课程标准废止了癸卯学制中的“读经讲经”课,突出近代学科和资本主义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但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也采取了批判继承的态度;关注对学生的美感和情感教育,注意课程的应用性、平民化和首脑协调发展的特色。第三节蔡元培与近代资产阶级教育一、“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

下列是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其中排序正确的是( ) ①实施“211工程。 下列是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其中排序正确的是()①实施“211工程”计划 ②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③制定《义务教育法》④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A.。

我国学前教育的历史发展大致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学前教育课2113程是实现学前教育目的的重要因5261素,是学前教育目标落实到每一个幼儿4102身上的中介,它1653直接影响学前教育的质量,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会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是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王春燕学者所言:“从中国1903年第一个学前教育机构的诞生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纵观这百年的发展史可以明显地看出,学前课程的发展与变革是贯穿百年学前教育发展的一条主线。一、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阶段1.20世纪30年代以前:从产生到初步中国化。20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开始建立,此时的幼儿教育都是照搬国外的模式,课程也是完全效仿国外。1903年至1918年,学前教育课程主要是模仿日本的模式。1904年1月13日,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颁布,其中对蒙养院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做出了具体规定,但其主体内容都是参照日本1899年出台的《幼稚园保育及设备规程》。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西方先进教育思想不断涌入,中国早期的学前教育家如陈鹤琴、陶行知、张雪门等,一方面借鉴西方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进行本土化探索,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并形成了“单元中心制。

中国管理学的发展史 古典管理阶段:工厂管理理论基于科学管理,以生产管理为主,旨在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随着统计方法、数量模型以及计算机的应用或普及,以生产为核心的管理理论开始向着管理科学的方向发展,产生了决策理论、运营管理、系统理论和控制理论。当代管理阶段:管理必须着眼于社会和人的技能,在正式群体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群体的社会需要之间达成平衡,而且应该关注人际关系。在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有关组织、群体和个体间冲突的研究也获得了快速发展。冲突研究和行为研究的融合促成了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雏形。现代管理阶段:在组织管理理论日趋成熟之时,学者们注意到:虽然管理学已经建立在社会人的人性假设之上,但员工却被局限在单个组织中,并被作为组织人来看待。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本身就是多元关系的集合,并且又嵌入在庞大的网络之中。组织间关系能够帮助企业突破自身疆界的束缚,不断与外部组织和环境进行互动。扩展资料管理学的意义和原则:1、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或者以现有的资源实现最大的目标。2、管理基本的原则是“用力少,见功多”,以越少的。

#新中国教育学发展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