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民贵君轻的思想来源及其哲学意义 民贵君轻的哲学思考

2020-07-24知识4

民贵君轻是不是主张体现人文精神? 现今的人文精神跟那个时代的主张是有出入的。现在的人文精神是建立在法律自由,公平,完善的基础上的。你提的问题可以说不是同一空间时间段的讨论问题。就像我们不能用现今的角度说古代人笨,也不能用现在的观念去附加古代人的思想。希望对你有帮助。我国最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世界先后产生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然而,只有中华文明能持续到现在,当今的中国人仍然是几千年前的中国人的后代,这是全球唯一的。这其中的道理,我觉得才是中国人的最核心。中国古代统治阶层如何看待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 以我们现在的观念来看,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并没有提及“民主选举”制度,是在儒家思想下的家天下范围内的“民贵君轻”,皇帝还是一家传承,百姓还是世代臣民。孟子只是告诉皇帝不要太过残暴,不要做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傻事,要让羊儿能吃饱,羊毛才能撸长久。所以孟子还是站在维护皇帝的立场上,来提“民贵君轻”的。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并且模仿周制拟定了一套从天子到庶人的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比作父母对子女的关系,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人民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去亲近、服侍统治者。孟子认为,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不顾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仁政的具体内容很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教育以及统一天下的途径等,其中贯穿着一条民本思想的线索。这种思想是从春秋时期重民轻神的思想发展而来的。孟子根据战国时期的经验,总结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精华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如何对待人民这一问题,对于国家的治乱兴亡,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视民心的向背,通过大量历史事例反复阐述这是关乎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关键问题。孟子说:“夫仁政,。民贵君轻的思想来源及其哲学意义 孟子的思想这是对孔子所提出“仁”的思想的扩展与发挥,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都是仁的体现,他主要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在一种平等的基础之上的相互关爱与尊重.而孟子则在此基础之上上提出了仁政思想,指出把仁心应用到政治之中就成为仁政,他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升到了统治者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层面.孔子所说的仁的思想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在于他人相处时应注重他人的感受,把他人放在了高于主体的层.在这一层次上,孟子则沿袭了孔子这一思想,站在君主的地位上,应该把与它相对的人民放在高于自己的位置上,以人民的利益感受为出发点,民贵君轻就理所应当了.

#孔子#儒家#国学#孟子#人文精神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