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别问了!滴滴的自动驾驶怎么样?我们直播体验完来答案了

2020-07-24新闻15

敬请点击观看:滴滴自动驾驶直播回顾

出品 | 搜狐汽车·E电园

摄影 | 周航

编辑 | 周航

编者按:6月27日,滴滴出行(以下简称滴滴)赶着南方的雨季,在上海嘉定区的安亭汽车城发布了自动驾驶出租车的示范应用服务。上线当天2个小时的央视直播,信息量着实不小,但如接触新的学科、领域一样,了解的越多、反而疑问越多。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有疑问那就亲自体验一把……

[搜狐汽车·E电园]以上的内心想法很快就实现了,在滴滴自动驾驶示范应用将满一个月之际,我们得到了赴上海亲身体验的机会。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的经历,那么笔者更愿意从我个人的主观角度出发:一次心理变化的过程。具体怎么个变化?以下逐一与大家分享。

[·紧张·]

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我个人已经体验不少次了,此前印象最深的当属2016年远赴德国英戈尔施塔特(奥迪总部),体验L4级别的奥迪

A7(参数|图片)测试车。当时下着雨、车辆在全球唯一不限速的A9(参数|图片)高速上最高160km/h的速度行驶,而坐在驾驶席上的我被要求不能碰方向盘,确实心有惶恐。

但高速公路相对没有那么负载的场景,行驶状态一直能保持平稳,即便是在我体验的A7以160km/h前行时,内侧车道有车快速超越(车速预计接近200km/h),但主观上的相对速度、各行其道的状态,其实很容易接受。

另外,上A9高速前与离开A9高速之后的联络线路段,那就更无需任何担心了,德国当地的人口密度、交通参与者数量,也就相当于国内的一个县城水平,根本就没见到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换到上海嘉定区的安亭镇可就不一样了,虽然也算是上海的郊区,但汽车城的名头让这里的车企、零配件相关企业集中,白天运送新车的大型物流车倒是少见,社会车辆也无法市区相提并论,而主要通勤工具的电动自行车、从地铁过来的共享单车随处可见。

在这种开放道路第一次体验自动驾驶,不紧张那一定是骗人的。如此复杂的交通环境,对于能否顺利的完成行程、抵达目的地,在上车之时是我内心唯一的声音,而后我们上路了……

[·好奇·]

在自动驾驶正式开始形成之后,整个过程是否顺利也就没那么重要了,转而的是好奇实际行驶效果如何、它是如何实现的等等疑问,答案接下来将以时间为轴逐一揭晓。

APP叫车:最新版的滴滴APP在上海增加了“未来出行”这一项,用户线上填写相关信息、审核通过后,就能报名体验了。叫车的方式跟日常用APP打车一样,确定目的地呼叫即可。

等车:滴滴自动驾驶的站点设立在了港湾式的停靠站,停靠不影响其它车辆。另外,此处本身就是一个公交站,乃是距离上汽乘用车公司大门最近、乘客聚集的站点,也照顾到了人们实际通勤需求。而我们体验的目的地,正是公交车4站地之外的上海地铁11号线安亭站。

上车:现阶段体验用户只能坐在后排,所以一次体验乘客最多3人。进入到车内,安全员会提示系安全带、是否签署体验协议,完成这两项流程之后,与普通网约车司机确认手机尾号一样,用户APP扫码确认身份,自动驾驶方可正式上路。

上路行驶

1.有些肉的起步:从停靠港湾起步上路,第一个要面临的就是并线的问题,平常大家开车看反光镜甚至是回头查看,滴滴自动驾驶的设定逻辑是好司机,起步的并线会留较大的余量,绝对不会侵犯到后方正常行驶车辆的路权。

2.行驶中流畅的并线:为了安全起步并线会“瞻前顾后”,而开起来之后的并线就有那么点老司机的风范了。行驶中滴滴自动驾驶车辆同样会识别相邻车道车辆等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打转向灯闪烁2-3下之后,会遵循打方向幅度小的锐角轨迹,以及提速并线的两大原则,一气呵成的完成动作。

3.严格遵守道路限速:与并线遵守交通法的路权一样,滴滴的自动驾驶车辆会根据道路限速指示标识,严格遵守限速。这方面倒是不如熟悉哪个地方有限速摄像头老司机,但是也有能精确控制车速的小优点,如限速50km/h的博园路,车辆能开到仪表显示的最高53km/h,规避掉车速的误差,真正做到顶着限速的上限行驶。

4.安全员随时待命:另外,为了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驾驶席的安全员会一直手心向上随时接管方向盘,保证车辆与乘客的安全。副驾驶的另一名安全员,也会通过手里的电脑实时监控车辆状态,规避因系统BUG引发的危险。

[·感受·]

在经历了一开始的好奇之后,谁坐车也不会一直盯着驾驶席和方向盘,滴滴自动驾驶车辆前座头枕后方的平板电脑,给了乘客直观获悉行驶状态与感受的空间。

1.“黄金右脚”:这一点无需多言,电脑控制的油门绝对是“黄金右脚”级别的,提速过程一点也不肉,且有着可与老司机一脚高效的平顺性。

2.“先知先觉”的刹车:此次体验过程我们并未遇到需要急刹的情况,一切都是“有计划”的刹车,这就得说自动驾驶车辆的优势了,车辆的感知系统能提前识别前方的路况,车路协同能更早发现红灯,甚至能计算出这个路口的绿灯能不能赶得上等等,所有减速都是预判,所以刹车的力度较为线性。

这方面,我们在与滴滴自动驾驶上海示范应用负责人李健交流中,他提到此前一个驱车50多公里过来体验的交通领域退休教授,谈及了刹车继续优化的问题,刹车后续还要继续精益求精。

而实际上,这其实是一个众口难调的问题。现在刹车逻辑有提前量,过程其实很贴近“加速就尽快提到目标车速,刹车也不过分追求线性而拖泥带水”的驾驶习惯了。

3.流畅的左转和老司机的掉头:在转弯中,左转要比右转面临对行驶轨迹更多的影响,如路口对面直行的汽车、自行车乃至行人,甚至包括斜插路口、速度较快的电动自行车。这方面,滴滴自动驾驶车辆刹车与提速之间的衔接可圈可点。只不过让得有些小心翼翼,就连对面车道右转、汇入到我们前行路线上的车也让了。

掉头这个更为复杂的左转,滴滴自动驾驶车辆除了上面的让行,展现出了老司机的一面。车辆在路口尽量多前提一些再开始打死方向,利用路口的宽度、规避掉目标车道少或者说较窄空间,一把完成掉头的动作,不影响后方左转车辆。

4.“上海特色”的行人优先:上海是全国车让人规则最严格的地方,车辆转弯不让斑马线上行人直接罚。这方面滴滴自动驾驶车辆也有同样的逻辑,提前识别行人位置,直接规避掉了任何生枝节外,无论走在斑马线上还是肆意横穿,一律让行。

5.接近目的地前的环视四周:最后在到达目的地停车前,滴滴自动驾驶会环视四周,确保停稳后乘客开门的安全性,这方面“站得高、看的远”的车顶“大帽子”要比人看的更准、更清楚,没有任何视野盲区。

[·以上表现凭的是100万元成本 未来还将持续投入·]

现阶段自动驾驶主要依靠视觉感知和高速处理两部分协同作战来完成工作,滴滴的高速处理靠位于后备箱底部的服务器(不能对外展示),视觉感知就是与其它品牌自动驾驶车辆一样车顶“大帽子”,其中包含了激光雷达、四个方向的传感器、摄像头以及雷达。

两方面的硬件再加上软件,才有了上文涉及的实际表现,一台车“大帽子”+服务器的硬件基础,成本达到了百万元的级别。当然了,如滴滴自动驾驶上海示范应用负责人李健所说:“自动驾驶的硬件成本也遵循电子消费产品的摩尔定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体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而这只是我们能看到的成本,软件优化、迭代等成本难以预估。此前在滴滴自动驾驶发布之时,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就提到:“我们也相信自动驾驶从技术成熟,商业成熟到法规成熟,道阻且长,至少还需要做十年持续投入的计划”。

我们此次体验也验证了这个对未来的畅想:

第一,我们体验的车辆相比央视直播时,已经有了小版本的更新。

第二,体验当日,英特尔的技术人员就在现场,与运营人员进行技术上的沟通。

[·思考·]

此前我们内部有过对滴滴这家科技企业的讨论:滴滴APP刚出来的时候,大家感觉到了这家公司的科技属性,而现如今生活中,人们只用它来打车满足通勤需求,出租车、网约车才是与用户有直接交集的,最核心的反倒成为了交通属性。

不过在这次体验过滴滴的自动驾驶“黑科技”之后,我们发现:滴滴APP的科技属性已经融入生活、成为了习惯,但这真的是一家科技公司。

而所谓的“科技改变生活”,现在看来确实难以大规模落地,但自动驾驶确实在向着这个目标进发中。正如滴滴自动驾驶上海示范应用负责人李健所说:“每年全球有上百万的交通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像是醉酒、疲劳、走神(看手机)等等,智慧的车+路的自动驾驶,正是在规避这些安全问题乃至出行效率上的解决方案。”

#智能汽车#奥迪#中大型车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