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鄱阳湖对长江下游意味着什么?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

2020-07-24新闻12

鄱阳湖的汛情牵动着国人的心,洪水一直在威胁着鄱阳湖的安全。以7月21日为例,鄱阳湖星子站的水位已达21.76米,超出警戒水位2.76米,鄱阳湖湖口站的水位也达到21.71米,超出警戒水位2.21米。不过,鄱阳湖的水位涨与落,要综合长江上游的来水,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水位情况。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鄱阳湖的汛情一定能得到控制。

我国有三大平原,从北往南分别是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前两个平原呈南北向分布,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则呈东西向分布,以长江为核心带。长江中下游有两个大湖,分别是洞庭湖和鄱阳湖。这两个湖的相似之处非常多,比如:

一、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接近湖北省,有湖南省的标志性河流——湘江汇入。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接近湖北省,有江西省的标志性河流——赣江汇入。湘与赣分别是湖南与江西的简称。

图-2019年12月鄱阳湖

二、两湖都是我国大型淡水湖,面积都在数千平方千米。

三、洞庭湖自湖南省岳阳市汇入长江,岳阳有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为之扬名。鄱阳湖自江西省九江市汇入长江,九江则有唐朝白居易《琵琶行》为之扬名。

四、以洞庭湖为中心有一个洞庭湖平原,而以鄱阳湖为中心也有一个鄱阳湖平原。

图-2020年7月鄱阳湖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段的西端,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言相对较远。而出了鄱阳湖以东不远就到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所以从这个角度讲,鄱阳湖堪称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利调节器,无论荣枯都对长三角产生巨大的影响。

鄱阳湖古称彭蠡湖,战国名将吴起所谓“三苗之国,左于洞庭,右于彭蠡”,指的就是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的区域。自隋炀帝之前,这个大湖一直称为彭蠡湖,约在隋炀帝时,彭蠡湖又多了一个名字——鄱阳湖,因附近有鄱阳山而得名。另外,鄱阳湖有时也称为宫亭湖。

受天气的影响,鄱阳湖的面积时大时小。面积小时能见到湖底,牛羊可以在这里撒欢吃草。一般认为鄱阳湖面积大时约有3100多平方公里,面积小时只有500多平方公里,相差好几倍。这种情况不是现在才有的,在古代也是如此。据资料所载,鄱阳湖长约三百里,宽约四十里,中间有很多小湖。每年春天涨水时,湖面急速扩大,而缩水时平坦如旷野,天水茫茫皆不见。

在全国统一时,鄱阳湖的战略地位似乎不是很高。不过当南北对峙时,鄱阳湖对南朝的意义则非同寻常。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齐、五代南唐、明朝洪武建文时皆定都于江苏南京,南宋虽然定都于浙江杭州,但距鄱阳湖也不远。南朝(不含南宋,包括明朝创业早期)定都于长江下游的南京,作为长江中游与长江下游相衔接地带的鄱阳湖,之于南京的水上门户是不言而喻的。

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的九江古称寻阳,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军事重镇,南朝在九江设省级的江州。荆襄地区经常出现叛乱,他们要进攻南京,鄱阳湖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太遥远的就不说了,说个相对近点的。元朝末年,元顺帝在北方胡乱折腾,南方则呈二雄并峙的格局,汉王陈友谅割据于长江中游地区,而吴王朱元璋则割据于长江下游地区,长江出海口还盘踞着盐贩子张士诚。陈友谅久有鲸吞朱元璋之志,朱元璋自然不会坐以待毙。

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四月,陈友谅带着大军号称六十万攻南昌。守将朱文正向南京的朱元璋求救,朱元璋知道南昌之于江西地区的门户意义,率兵前救。吴水军凡二十万溯长江西进至湖口转进鄱阳湖,与汉军水师相遇于康郎山。具体的作战细节咱们就不多讲了,是役,吴军大胜而汉军大败,陈友谅一战丧气,未几国亡。朱元璋打赢了鄱阳湖之战,基本平定了江南,为日后的北伐成功打下基础。明清史学家多认为鄱阳湖是明朝的立国之战,“高皇帝统一大业定于鄱阳湖一战,可比汉高帝之于垓下,汉光武之于昆阳。”

可以假设一下,如果陈友谅打赢了鄱阳湖之战,吴国水军尽丧,南京几乎没有防守成功的可能性了。若如此,则至少江南将由陈友谅统治,朱元璋将成为历史的过客。虽然没有了战争,但鄱阳湖相对于包括南京在内的长江下游地区来说,依然具有非常重大的门户意义。

#朱元璋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