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有只小白船
船上有棵桂花树, 白兔在游玩
桨儿桨儿看不见, 船上也没帆
飘呀飘呀.....
这就是今天万众瞩目的
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
火箭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送“天问”闵行的机会来了!
位于闵行的上海航天149厂研制的助推器
提供90%起飞推力,
“问天”冲破苍穹,
走向宇宙深渊,
这,
必将成为有史以来最远的一次“旅行”
此次任务为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的首次应用性发射,也是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执行地球火星转移轨道发射任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捆绑4个3.35米助推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肩负着我国火星探测工程、探月三期工程和载人空间站工程等大型载荷和深空探测任务载荷的发射任务。
从人造卫星发射到载人航天飞行,
从单个飞船运行到交会对接,
从绕地飞行到月背巡视……
如今,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火箭环绕器
顺利送到了预定轨道,
中国航天正从地月系走向深空探测,
开启了星辰大海的新征途。
对于上海航天总装团队而言,如何让总装、试验任务能够有序进行?如何确保产品质量有据可查?如何让技术改进提升产品质量?这都是团队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上海航天149厂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助推模块总装执行经理李亚军介绍道:“在总装过程中,我们就好比一位 ‘精算师’,需要做好产品的风险把控,按照技术要求把每一步都走扎实了,不断优化总装工艺技术方案,从细节上把控产品质量,提升产品保障能力,建立了各类产品特性全集,让火星环绕器‘坐’得更放心。如此一来,当被问及是否对自己产品有信心时,我们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
把目光聚焦细微处
149厂长征五号助推模块总装副主任工艺师张游作为一名和长征五号一起成长起来的工艺师,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总装现场关注过程中的总装质量把控。
“在一次次地针对性开展总装过程中的质量提升工作中,我们不仅仅把目光聚焦于肉眼看得见的地方,我们还要把控产品细微的地方。”张游展示着过程中的一张张“靓照”,这些照片记录了每个总装环节。
面对繁琐的工作,焦点产品、不断优化流程是确保从源头把控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为了能够让总装人员从签署工艺中“解脱”出来,将有限的精力聚焦到产品质量上,运载团队开始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将各个型号的工作流程全面实施信息化,从“人、机、料、法、环、测”六个方面地系统性、条理性、针对性落实产品保证措施,使得产品技术状态受控。
如今,在总装现场,工艺人员、操作人员和检验员一同在现场进行现场确认,做到产品保证与生产过程融合,当一个导管走进运载火箭总装厂房之时,它就开始了“明星”般的生活。
以一个导管总装为例,它先后要经过声像记录,它们依次要经过管路内部检查、密封面检查、装前检查、装后状态检查、固定状态检查、气密状态检查等六个重要环节,甚至还要和声像记录库中原有的试验任务进行对比。如此复杂而又完备的原始记录是为了能够实现产品全过程可追溯,通过过程质量控制,确保产品质量,做到“不带问题、隐患出厂”。
每一次好比最后一次一样完美
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生产过程中,149厂运载火箭研制团队已悄然发生着变化,他们将纵横交错的任务化模式,逐步转变为产品化模式。为此,他们设立了产品保证队伍、专业保证队伍、外包产品保证工程师、点长工序长的分级分层管理团队,从生产配套流程开始,确保了产品生产全周期管理。
在“任务化”向“产品化”思维的转变过程中,他们打破了原本固有的产品化思维模式,将质量职责分解落实到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核心专业发展。从而,他们开展了以零(部)组件、单机设备为纵向源头的质量追踪,以实测数据、实测范围、实证、验收试验、直接旁证、间接旁证为横向数据的特性记录,制定了《一四九厂型号设计特性全集及质量数据管理要求》,用于指导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记录,构建起“质量矩阵”,全面落实产品特性全集。
为此,团队深入头锥、液氧贮箱、底部防热裙、导管、电缆整流罩、增压输送系统导管及阀门、总体总装、测量系统等环节,累计查证特性近2400项,其中实证包含了力矩、关重件尺寸、焊缝X光片、声像记录等,旁证为原材料入厂复验性能、批次抽典性能数据等。在特性全集的管理中,针对长期停放、可靠性要求,团队进行了全箭产品复查,有实证看记录,没实证的通过“旁证”确保数据的全覆盖。
对于上海航天149厂每一个总装团队而言,他们就如同“精算师”一般,为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做好了第一份保障,在他们手里无论哪一次总装就好比第一次一样认真,好比最后一次一样珍惜。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份专业的能力,他们让火星环绕器“坐”得放心、安稳,一次次地护送着它们翱翔在浩瀚的星辰之中。
宇宙那么大,
为啥都想去火星?
供图:NASA,ESA
一图解读??
记者:毛海萍
通讯员:范文超
编辑:毛海萍
资料:149厂 央视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