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科举制 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制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什么?北宋是科举制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北宋。
宋朝科举制的特点、作用及考试内容 1楼“宋代的选官制度”,当时并没有八股选士的说法,其官吏的选任,沿用唐代的科举制度,但宋代由于经济上的发展和门阀制度的衰落,科举考试向庶族地主及中小地主知识分子。
宋朝科举制的作用 北宋是科举2113制发展的一个十分5261重要的时期,北宋4102科举制1653较之唐代日趋成熟回,而元明清三代答之科举制也基本依于北宋的模式。本文拟从公开考试、公平竞争、公正录取三方面对北宋科举制的科学性进行分析与归纳,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看待科举制。
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宋太祖说:严禁“高考移民”杨坚父子在中国古代户口管理的制度建设方面功不可没,除了搞“有图有真相”,还把户籍制度和科举制度结合起来,按照地域来分配考试名额,史称“本贯应举之制”,“本贯”就是“户籍在本地”之意,“应举”即“参加科举考试”,套用现在的话说:必须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本贯应举之制”渊源在隋朝,真正确立是在唐朝,宋代予以继承和发展.开宝五年(公元972年)十一月,宋太祖下诏规定了三项内容:一是考生一律在有户籍的本贯州府参加考试;二是不准以寄居他州的名义应试;三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在其基本原则指导下,科举制中的户籍要求贯穿于科举的全过程,应试考生报名,要向州府递交状纸,上列姓名、乡贯、三代情况等内容.地方官据此进行审查,其中乡贯的户籍要求很严格.据《贡举条例》,仅有户籍还不行,须实际居住在本贯才合格,“虽有户籍久离本贯者”(虽然有本地户籍,但长时间不在本地居住),则要有命官担保方可.在开封府应举的户籍规定更严,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改为须有户籍七年以上并实际居住“即许投状”,户籍不足七年、不住开封者,“不在接收之限.”户籍在宋代科举制中的重要意义已如上述,宋政府为保证科举的质量和公正,对户籍要求相当。
宋朝的科举制度
宋朝科举制
宋朝科举制度是怎样的?具体到考试形式,考试内容,应试身份,在宋朝的重要改革和发展等方面详细的说明一下? 科举在隋唐时期基本都是门阀世家、高门大户在玩,从宋代开始才渐渐成为一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