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托夫计划的背景 时任英国外务大臣的厄内斯特·贝文(Ernest Bevin)从广播中听到了马歇尔的演讲后,立即与时任法国外交部长乔治·比多(Georges Bidault)取得了联系。两人交换了欧洲方面对于美国提出对欧洲进行援助的看法,并准备给予官方答复。两国外长同时一致认为有必要邀请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盟国苏联参与该计划。由于直接拒绝苏联参加援助计划意味着对盟友的公开不信任,因此马歇尔在他的演讲中还是十分坦诚地欢迎苏联参与马歇尔计划以接受美国的援助。事实上,美国国务院的官员们心里很清楚斯大林根本不可能会同意参与该计划,同时美国国会也不会批准一个含有巨额对苏援助的计划。一开始,斯大林对援助计划曾表现出“谨慎的兴趣”。因为他认为苏联在战后处于非常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因此即使接受有条件的援助也未尝不可。于是他派遣苏联外交部长维亚切斯拉夫·莫洛托夫到巴黎与英、法两国外长会谈。此时英、法两国已经领会到了美国不希望苏联加入援助计划的真实意图。因此他们提出了许多令苏联无法接受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任何接受援助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丧失一部分经济主权,这让苏联根本无法接受。同时,英法两国外长还坚持被援助国必须附带参与欧洲统一市场的建设。
维亚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维奇·莫洛托夫的人物评价 波兰托派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认为:”莫洛托夫则全然缺乏特色,与捷尔任斯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不到30岁时就已在领导集团中占据高位了:当斯大林成为总书记之前,他就已是中央委员会书记了。后来他在斯大林手下成了后者的主要助手。甚至在这个时期内,他的狭隘和迟钝就已在布尔什维克圈子里传为笑谈。他似乎缺乏任何政治才能和创造性。在党的代表大会上,他通常以第二流或第三流报告人的身份出场讲话,而他的发言总是那样枯燥乏味,令人厌烦。他是一个知识分子家族的后裔,伟大的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亲戚。但他却根本不像是一位知识分子,而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他并非完全没有一点闪光—这闪光曾在1917年闪耀过一阵—可现在已完全熄灭了。莫洛托夫几乎是从革命者转变为官僚的十足典型;而他的地位上升就在于他转变得十分彻底。他一贯得益于他所具有的几点特别的长处:无限的耐心、冷静沉着、对上级卑躬屈膝,而在上级眼里,他那不知疲倦的机械般劳作恰好弥补了他的庸碌无能。他很早以来就像影子一般依附于斯大林,也是很早以来就对托洛茨基怀有一种交织着恐惧的强烈反感。有一则轶事说,托洛茨基有一次来到书记处,对那儿的什么事情不满意,就指着莫洛托夫的鼻尖奚落书记。
莫洛托夫的历史 1939年苏芬冬季战争中,苏联在波兰结束战争后,藉芬兰人在国界附近的火炮(不能动的)与 其防御工事和太靠近列宁格勒、跟各类边界上的小规模军事冲突为由,要求芬兰撤除所有在国界上的防御工事,并让国界后退数十英里直到芬兰的工业中心维堡附近,经过多次洽谈包括以更多的领土换取这一段土地失败后,在发表撕毁莫洛托夫协定后的隔一天,苏联即派遣轰炸机光临芬兰全境扔下一颗颗的炸弹并派遣军队在事先偷偷修筑好的高速公路上驻扎大批装甲车跟各式武器全面入侵芬兰。苏联的电台宣称:“我们不过是向饥饿的赫尔辛基群众投下了面包。芬兰人民则戏谑地说这是“莫洛托夫的面包篮”。当时没有坦克(苏芬战争末期向法国买的15辆维克斯轻战车不算在内,这些战车当时也全都不堪一击)的芬兰人的反坦克炮跟火炮的弹药也都不足供应,但却要面对红军的坦克,于是芬兰人想出来的借用了之前在西班牙内战时,这种由苏联人支持的共和派人发明的燃烧弹武器。当莫诺托夫向芬兰人民广播,宣称他们不会丢炸弹,只是要送粮食给他们;芬兰军民便将他们准备的这种燃烧弹称为“莫诺托夫鸡尾酒”,用来招待苏联坦克。芬兰军方在之后持续的战事中大量生产莫洛托夫鸡尾酒,以手或掷石器投掷。后来。
关于莫洛托夫计划 在冷战时期,面对美国的遏制战略和冷战政策,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1947年7~8月,苏联分别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等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以此来抵制和反击马歇尔计划,西方把这一系列贸易协定称为“莫洛托夫计划”。面对美国和西方其他国家政治上的孤立和敌视、意识形态上的攻击与诬蔑、经济上的制裁与封锁、军事上的包围与威胁,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针锋相对地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在经济方面,1947年7—8月,苏联先后与保加利亚等5个东欧国家签订了贸易协定,帮助它们恢复和发展经济,这就是西方所谓的“莫洛托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