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激发极化法的原理 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由于电化学作用引起的这种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附加电场现象,称为激发极化效应(IP效应),激发极化法是以不同岩矿石的激电效应之差异为物质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大地激电效应,以探查地下地质情况的一种勘探方法。关于岩石激发极化的成因,存在较多争论,大多数人认为,岩石的激发极化效应与岩石颗粒和周围溶液界面上的双电层有关。基于岩石颗粒-溶液界面上双电层的分散结构和分散区内存在可以沿界面移动的阳离子这一特点,提出关于其产生机理的有代表性的两种假说:一是双电层形变假说,即在外电流作用下,岩石颗粒表面双电层分散区中的阳离子发生移动,形成双电层形变,当外电流断去后,堆积的离子放电,以恢复到平衡状态,从而观测到激发极化电场。双电层形变激发极化形成的速度和放电的快慢,决定于离子沿颗粒表面移动的速度和路径长度,因而较大的岩石颗粒将有较大的时间常数(即充电或放电快慢)。二是薄膜极化假说:简单地说,就是电流流过宽窄不同的空隙时,形成离子浓度变化,当外电流断掉以后,由于离子的扩散作用,离子浓度将逐渐消失,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与此同时形成扩散电位,这便是离子导体上观测到的激发极化。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温纳装置与偶极装置有什么不同 温纳四级主要是工程测线的布置形式,可以观测一条测线的电测深和电剖面的综合结果。偶极装置,主要是一个测量结果。是一种测量形式。
视密度视温是指什么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装置,便于资料对比和室内解释。【关键词】高密度电法;地球物理勘探;温纳装置;施伦贝尔1 装置;温施1 装置1 引言在众多的直流电阻率测深方法中,高密度。
电阻率剖面法的常用装置类型与特点 在电法勘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433616233探中,为了解决不同的地质问题,常采用不同的装置。所谓装置乃是指一定的电极排列形式和移动方式。常用的电阻率装置类型主要有二极装置、三极装置、联合剖面装置、对称四极装置以及中间梯度装置等。这些装置都是长期电法勘探实践中形成的,地下目标体对电场的影响一般可以通过这些装置测得的反映地面电场变化的视电阻率建立与地下目标体简单直观的对应关系。1.2.1.1 剖面法常用装置类型及特点(1)二极装置(AM)如图1.2.1 a所示,这种装置的特点是供电电极B和测量电极N均置于“无穷远”处接地。这里所指的“无穷远”具有相对概念:若B极在M点产生的电位或A极在N点所产生的电位相对于A极在M点所产生的电位可忽略不计时,便可认为B极或N极位于“无穷远”。因此,二极装置实际上是一种测量电位的装置。ρs表示式为电法勘探其中装置系数KAM=2πAM二极装置通常取AM中点作为记录点,电极距L=AM。图1.2.1 电阻率剖面法常用装置a—二极装置;b—三极装置;c—联合剖面装置;d—对称四极装置;e—偶极装置;f—中间梯度法装置(2)三极装置(AMN、MNB)如图1.2.1 b所示,当只将供电电极B置于“无穷远”,而将AMN排列沿测线。
早先的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采用集中式电极转换方式。如图1.4.1所示。现场测量时,用多心电缆将各个电极连接到程控式电极转换箱上。电极转换箱是一种由微片机控制的电极自动转换装置,它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电极装置形式、极距及测点的转换。电极转换箱开关由电测仪控制,被测电信号由电极经电极转换箱送入电测仪,并将测量结果依次存入存储器。新一代高密度电法仪多采用分布式设计(图1.4.2)。所谓分布式是相对于集中式而言的,是指将电极转换功能放在电极上。分布式智能电极转换器串联在多芯电缆上,地址随机分配,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测量,并可实现滚动测量和多道、长剖面的连续测量。进入21世纪后,有的高密度电法仪还可以做激化极化测量,这需要我们在测点上同时打入用于供电的铜电极和埋设用于测量的不极化电极(图1.4.3)。至此,高密度电法不仅包括高密度电阻率法,还包括高密度激化极化法。图1.4.1 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结构示意图(集中式)图1.4.2 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分布式)图1.4.3 高密度激化极化法结构示意图(分布式)1.4.2.1 常用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在一条剖面上布置一系列电极时可组合出十多种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电极排列原则上。
温纳装置与偶极装置有什么不同
希罗·尤尔的搭乘机体 飞翼高达机体番号:XXXG-01W机体名称:ウイングガンダム/Wing Gundam/飞翼高达机体类型:可变MS所属:殖民地→世界国家军开发者:J博士初次配备:A.C.195内部环境:特制式驾驶舱(屏幕可视界面180度,仰俯角+50度)/高速巡航形态头顶高:16.3米本体重量:7.1吨装甲材质:高达尼姆合金固定武装:巴尔干炮×2;光束军刀×2(EW版1);机关加农炮×2:破坏莱福资料以Wing Zero为设计原型研发,用于破袭战方面的高性能试作型机体,于A.C.194年在L1地群完成后,参与了殖民地方面于次年发动的“流星行动”,在行动中被送到地球,4月7日凌晨在南JAP点上空的成圈层内首次与OZ军的巡逻队交战,事后OZ军方的资料记录上将其统一称呼为“GUNDAM 01”。基本上是Wing Zero之后的衍生型号中最接近原型的机体,其装甲和火力的强度都作了一定的调整,而出于驾驶员的适应性和安全性因素的考虑,机体并没有加装上比较危险的“Zero System”,所装备的光束步枪的威力亦作出限制,整体综合性能都比较平衡的机体。该机体在5月19日突袭新爱德华基地的战斗中击落了载有联合军高层的穿梭机,不久后在西伯利亚一役中自行引爆,被OZ回收后才得以再次修复;曾经参加过桑古王国的边境。
装置的选择 原则上讲,激发极化法可采用电阻率法中的各种装置,但这些装置在激电法中应用的广泛程度及承担的地质任务均有所不同。故应按电法工作的地质任务、工区地电条件及激电法本身的特点,合理地选择观测装置。现对激电法中几种常用装置的特点和效能作些对比性讨论,以供选择装置参考。3.4.4.1 中间梯度装置中梯装置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敷设一次供电导线和供电电极A、B,便能在相当大的面积上测量,特别是还能用几台“远点启动”的接收机同时在该面积上观测,因而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此外,它在A、B间的中间地段测量,接近水平的极化条件,故对各种形状、产状和相对导电性的极化体均可得到相当大的异常;且异常形态较简单,易于解释。中间梯度可采用纵向装置,也可采用横向装置。中梯装置的特点是电极距较大,要求大供电电流,且电磁耦合干扰较强。但在时间域观测中选用几百毫秒或更长的延时,可有效地降低这种干扰。故在直流激电法中,中梯装置应用最广。3.4.4.2 偶极装置偶极装置的激电异常幅度较大,对覆盖层的穿透能力较强。在采用多个偶极间隔系数工作时,兼有剖面法和测深法双重性质,对极化体形状和产状的分辨能力较强。此外,在各种电极装置中,这种装置电磁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