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得人才者赢天下,楚汉人才争夺战中刘邦为什么能赢项羽这么多?

2020-07-23新闻33

90个科研人员其中很多是博士集体出走的新闻使得如何留住人才成了一个热议的话题。一个国家,一个团体,一个企业能不能赢关键靠人才,这一点是大家的共识。人才是一个团体最大的财富,也是取胜的关键。怎么留下人才呢?

看到很多网友的建言献策,知常容倒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找出答案,比如从刘邦与项羽之间发生的人才争夺战找答案。

刘邦手下的重要将领分三个层次:

1、沛县老底子

萧何、曹参、周勃、樊哙、卢绾、吕家兄弟等等,这是他起家的本钱,也是最信任的核心群体。

2、自己来投靠的或被发现的

郦食其、郦商、张良、张苍、陆贾等人,这些人的才华和修养以及眼光大部分比沛县老底子要强。

3、项羽一方投靠过来的

韩信、英布等人,能力很强,但刘邦对他们是疑而信之用之,陈平可能是一个例外。

从项羽这一方投靠过来的人对刘邦取得天下来起着巨大作用。这些人留在项羽这一边,刘邦能否取得天下,那估计还是一个未知数。

为什么他们愿意投降刘邦呢?项羽身上到底有什么问题呢?

我们来看一下当事人对项羽的评价。

刘邦曾经问王陵,你说说看项羽为什么会失去天下。

王陵的回答是这样: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史记·高祖本纪》

这里指出刘邦能留住人才的最重要的方式那就是与天下同利,简而言之,给人才获得感,真正的成就感。

项羽则反道而行,对于有功之人要打击,陷害,对于贤良之人可怀疑,战胜的只给口头奖励,不给实际奖励,这样让别人觉得似乎就在帮你项羽打工而不是在我自己拼命。有功劳你的,有过失我的,不管是谁也受不了这样的上司。

这就好比一个在公司有股份和只是公司打工者的区别,此两者的积极性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是王陵指出项羽用人的问题。

刘邦说,你只说对了一点,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用的人都是比我强的人。

运筹策帷帐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我不如萧何,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我承认不如但是我还是很重用他们,让他们发挥作用。

刘邦说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会用。

刘邦指出项羽的问题是武大郎用人策略。

什么叫武大郎用人策略,民间有一句歇后语:武大郎开店——不容大个儿。

用武大郎的伙计说法就是:“我们掌柜有个脾气,比我高的都不用”。

凡是比他个头高的,武大郎一概拒之于门外,这就是武大郎的方法,项羽刚好也是如此,不愿意用比自己强的人,这个与项羽自己就很强也有关系,因为自己太强所以就迷信自己,认为自己是战无不胜的,自然不愿意听别人的。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发生过很多起,比如商纣王,隋炀帝等等。

这是刘邦和王陵两个人对项羽用人失误的总结。

他们两个还是从旁边者的角度去看项羽,那亲历者又是怎么评价项羽的呢?

接下来我们有请当事人韩信对项羽进行评价。

韩信有两次对项羽点评用人的问题,第一次是被刘邦拜将之后的评价。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项羽表面文章做的很好,看到别人受苦受难,他也会表现的很难受,但是真的要分功劳的时候,却是十分的小气吝啬。这样的在职场上挺多的,一些管理者特别是一些老油条式的你一见到他,觉得太热情了,觉得在这样的人手下干活太温暖了。一到有利益之分时,他的嘴脸就出来了。

每一个人才都是有脾气的,为什么有脾气,因为自己有才恃之。上当一次就够了,第二次当然不会再上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比如韩信和陈平就这样跑了。

第二次是韩信将项羽的主力楼烦骑兵摧毁了,龙且战死,此时项羽选择说服韩信来个三家鼎立。

韩信此时说了这么一句话: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里指出项羽根本不重用人才,既然你不重用人才,人才自然也不会为你所用。如果我是一个博士生,结果你每天让我发报纸,扫厕所,做一些高中生能干的事情。你就算给我最高的工资,我也不愿意在这里的,因为这是一种侮辱。

刘邦用人又有什么优势呢?

除了刚才刘邦自己说的愿意用比自己强的人,以及王陵对刘邦的评价愿意于天下人分利这两大特点之外,刘邦还有一个大的特点,那就是让手下人有归属感和获得感,以及才华的展示感。

我们可以看一下张良和韩信对刘邦的评价。

张良是韩国贵族,原来想去投靠楚王景驹,然后谋求复国,在路上遇到刘邦。

刘邦留下张良,几番交流下来,张良作出如此评价: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史记·留侯世家》

一个贵族对刘邦这样一个平民作出如此高的评价,刘邦靠的是什么?那自然就是让张良有一种优越感。为什么要礼贤下士,那就是让人才有一种优越感。当张良说出沛公殆天授这句话时,说明刘邦已经收服了张良的心。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姚启圣与康熙的心理战,斗智斗勇,最后姚启圣对康熙的评价就是你这是在诛心。因为凡夫诛形,圣人诛心。

人才来了,心得留下,心不留下,给最多的钱,给最好的利也留不下的。

韩信对刘邦怎么评价呢?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是韩信在回复项羽说客武涉时说的话。大意就是刘邦对我推心置腹,我怎么好意思背离呢?这就是刘邦的用人的真水平,真正用到心中去了。

相信通过这样比较,应该很清楚刘邦和项羽之间的用人差距了。不学项羽失人才,要学刘邦聚英才,希望多一些刘邦式的用人方式,不要出现项羽式的用人方式,然这一切皆应从诚心开始,来不得半点虚假和作秀,这本身就是对人才的尊重。

#楚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