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乘联会公布的数据得知,今年上半年,豪华品牌零售销量约为105.34万辆,同比增长0.6%。虽然好于整体车市22.5%的下滑幅度,但与去年同期12%的增长相比,落差还是十分大。
不到1%的微增长,与零增长甚至微跌的差别并不大。在这背后,除了疫情和车市大环境的影响之外,豪华品牌自身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汽车销售界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没什么车是靠降价卖不出去的,如果有,那就继续降。”
这句话用在豪华品牌市场最为恰当。因较高的品牌溢价,豪华品牌拥有比普通品牌更大的降价空间,以价换量,自然成为它们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的捷径。
现在看来,这样的方式越来越行不通了。过于依赖终端降价,或会成为阻碍豪华品牌健康发展的绊脚石。丧失价格公信力是最致命的
曾几何时,以价换量的做法并非坏事,凯迪拉克就是正面例子:
2016年,凯迪拉克在华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45.9%;次年销量超过17万辆,同比增速接近47%,远超当年豪华品牌平均增速;2018年,凯迪拉克销量突破了22万辆,成为继“BBA”后第四家年销量突破20万辆的豪华品牌,稳坐二线豪华品牌一把手位置。
依靠终端的大幅降价,凯迪拉克曾尝到不少甜头。
凯迪拉克的一路高歌,离不开终端的高额优惠。可是,靠降价打下来的江山,并不稳固,而且存在不少隐患。
在车市寒冬的影响下,凯迪拉克在2019年的销量下滑了6.8%,到了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被雷克萨斯反超,同比跌幅更是达到了33.6%——几乎是所有豪华品牌中最严重的。
在产品环节上,凯迪拉克从去年开始就不遗余力地推出新车,如XT6、CT5、CT4等。相较于同级车型,这些新车的产品力都颇为出色,但却无法彻底扭转品牌目前的困境。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过去习惯性的降价,让凯迪拉克丧失了豪华品牌该有的“矜贵”。对于买家而言,凯迪拉克的指导价意义已经不大,一款官方指导价30万多的新车,不降个8-9万,消费者都是不会买账的。
(CT5是凯迪拉克最新的主力B级轿车,售价范围27.97-33.97万,在广州地区最高优惠为3.5万元,与以往动辄降价7万以上的ATS-L相比,降幅十分有限。)
与以往相比,目前凯迪拉克的终端优惠并不大,这可以看作是它们挽回价格主动权的举措。但在消费者的惯性思维里,现在并不是购买凯迪拉克的最佳时机,它们会选择持币待购,等待更新一波更猛烈的降价。这样的境况持续下去,凯迪拉克只能走回以往大幅降价的道路。
价格公信力的丧失,对豪华品牌来说是最致命的。
与凯迪拉克类似,捷豹路虎、沃尔沃、英菲尼迪等品牌,也是一直依靠大幅降价来维持市场份额。更严重的是,这些品牌长期缺乏爆款产品,新车推进速度也较慢,因此也只能在三线领域徘徊,难有出头之日。奥迪尝到以价换量的恶果
在一线豪华品牌领域,是否就不存在以价换量的现象?当然不是。在降价这事儿上,“BBA”三强依然毫不客气。但即便再疯狂的降价,他们的市场地位依然难以被动摇。今年上半年,奔驰、宝马、奥迪继续稳居豪华品牌市场前三甲,三者的市场份额综合超过了整体豪华品牌的6成。
表面上看,“BBA”已形成了并驾齐驱,共同垄断豪华品牌市场的局面,但事实并非如此。曾经的豪华品牌老大哥奥迪,已开始显露出疲态。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奥迪一直稳坐豪华品牌销冠的位置,但最近几年里,奥迪的优势逐渐被宝马和奔驰抵消。去年,奥迪屈居豪华品牌销量榜的第三名,与第二名的奔驰有着10万辆以上的差距。今年上半年,奥迪的状态依然不佳,继续排在宝马和奔驰之后。
这究竟是阶段性的问题,还是持续性的隐患?
笔者从广州本地的经销商了解到,4月份上市的中期改款A4L,现已给出约5万元的现金优惠。官方指导价为31.88万的40 TFSI 时尚动感型(2.0T标准功率入门版),裸车价不到27万,落地价约为31.54万,相当打了85折。
上市3个月,最新款奥迪A4L已打出85折优惠。
然而,高额的优惠并未让奥迪这款主力车型尝到甜头。今年1-6月,奥迪A4L的终端销量为5.05万辆,较去年同期下滑了38.1%。相比之下,宝马3系和奔驰C不光在销量上超过了奥迪A4L,而且“抗跌”能力也明显更强。
A4L和Q5L都是奥迪的主力车型,今年上半年,这两款车的销量都少于各自的直接竞品。
再看奥迪Q5L,其入门版车型的综合优惠已达到7.3万,高配车型优惠更是达到9.5万,整体降价水平高于同级别的宝马X3和奔驰GLC(前者最高优惠约4万,后者约6万),但在销量方面,它却是三款车中最差的。
降最高的价,卖最少的车,以价换量的负面影响,开始在奥迪身上蔓延。让价格“止跌”,关键在于产品和技术
在人们的传统消费观念中,豪华品牌和普通品牌有着明显的区隔,花同样的钱,能买豪华品牌的,大多人都不会购买普通品牌。对此,不少豪华品牌会采取各种方式降低门槛,以扩大受众范围,比如推出级别更低的车型,又如对主销车型进行降价。
但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光靠低价格已很难吸引豪华车消费者。人们真正需要的,是兼备低价格和出色产品力的车型,这无疑对车企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费者需要的不是一味低价的豪车,而是兼顾低价格和高技术、高品质的车型。
如何判断一个车企的技术水平?看主力发动机最直观。
目前,奥迪主力车型所采用的,依然是诞生自十多年前的EA888系列2.0T发动机。虽然这台机器已发展至第三代,但与第一代机型相比,只是在某些子系统上作了改进,整体技术框架依旧没变。
最近十年,奔驰C级和宝马3系的动力总成都有较大变化,相比之下,奥迪A4L在动力总成上的进步十分有限。
相比之下,在过去近十年时间里,宝马和奔驰的主力发动机均经历了至少两轮的升级,从自吸时代到涡轮时代,再到如今的电动化时代,他们都能把最新的动力技术普及到主销车型当中。
可见,在关键技术上,奥迪与其两位对手的差距越来越明显,然而,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对于豪华品牌而言,标签是一个十分敏感的玩意,一旦被贴上,不容易撕掉。
有的标签对品牌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奔驰的“豪华”,宝马的“操控”,又如雷克萨斯的“高品质”、“耐用”。这都是消费者对于豪华车最根本的诉求。
(尽管宝马的运动属性已被大幅削减,但其推出的每一款新车,在操控性方面依然能达到同级最高水平。是的,好的标签,必须有技术作支撑。)
那奥迪的标签是什么?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会是“科技”。的确,奥迪在营造科技感这事上,一直比宝马和奔驰做得好。更炫酷的大灯、更多的屏幕,这都是奥迪最引以为傲的东西。
但随着汽车产业技术的整体发展,“科技”的含金量在不断下降。在车联网、人机交互、自动驾驶等领域上,中国品牌已呈现出后来居上的态势,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电动车企业,也在不断推出新的“科技”概念。相较之下,奥迪一直推崇的“科技”,更多的还停留在感官层面。
屏幕数量,不再是衡量一款车科技水平的指标。
更重要的是,如今的豪华车用户不会因为屏幕的大小或是LED灯组的数量而选择一款车,他们需要的,是一款在性能、品质、技术上有真正进步的车,在这些方面,奥迪的优势并不突出。
缺乏新技术、品牌标签被逐渐模糊,这是奥迪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其不得不在终端打价格战的根本原因。
再看一众二、三线豪华品牌,它们至今依然缺少一个对品牌有建设作用的标签,更多的都是诸如“七折豹”、“八折虎”等负面形象,这也是豪华品牌分化现象不断加剧的原因之一。
价格下探,是提升市场份额最简单的途径,但对品牌的长远发展是最不利的。豪华品牌要跳出“以价换量”的怪圈,必须从技术、品质、服务等核心领域入手,让人们的购买理由回归到产品,而不是价格上。真正做到“以质换量”,才是维护品牌尊严的最佳方式。
文 | 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