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不负韶华奋力前行——赤峰市元宝山区小五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2020-07-23新闻3

沿平庄城区向北行驶26公里,便来到有着元宝山区生态颜值担当之称的小五家乡。这里现有林地面积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是元宝山区境内的天然氧吧。

群山莽莽,林海绵延。今年,在这片141.3平方公里的热土上,小五家乡以脱贫攻坚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在逐梦小康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真抓实干,打好脱贫攻坚战

回看小五家乡的脱贫攻坚成果,在新井子后房身新村便可一目了然。

整齐的院落、平整的水泥路、大客厅、卫生间、热水器,这是后房身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金淑艳的新家配置。比起曾经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门前就是十几米深沟的旧家,用金淑艳的话说就是:“党给了一个大馅饼让我摊上了。”

2018年,后房身村在小五家乡脱贫攻坚易地搬迁项目实施下,整体搬进了新村址新房子,和金淑艳一样享受到这个政策的还有45户乡亲。

脱贫的关键在“造血”,不仅要解决贫困户的住房问题,更要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小五家乡政府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在新井子村建了一个近4000平方米的肉牛肉羊养殖小区,所有贫困户免租金使用。目前养殖小区里有13个养殖户,其中就有金淑艳的老伴儿李福广,牛舍里价值六七万元的7头肉牛,是李福广从前想都想不到的“大买卖”。“政府又给找地方又帮着贷款,养殖技术不会还有人培训,我现在忙活牛舍,老伴儿打零工,一个月将近3000元的收入,我俩一下子从贫困奔小康了……”李福广说这话时,满满的骄傲和底气。这骄傲和底气是对小五家乡脱贫攻坚真抓实干的最好回应。

2014年以来,小五家乡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536.28万元,实现2554人脱贫。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3090元提高到2019年的10498元。

如今,小五家乡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户户饮放心水、家家用明亮电、人人住安全房,个个享有基本教育、医疗保障。村卫生室、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全覆盖的美好愿景变成现实。

未来可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小五家乡有着发展的亮点——地理位置优越,地处赤峰中心城区、平庄城区和元宝山城区30公里经济圈,境内有赤朝高速通过,青上公路线纵贯全境。

小五家乡也有最大的发展痛点——水资源匮乏。50000亩耕地,65%都是“望天收”的山坡地。因为缺水,一亩地只收50多斤绿豆的悲情故事在这里持续上演。

“以生态建设为中心,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走休闲旅游的路线,助力乡村振兴。”乡党委书记王秋野对小五家乡的发展脉络摸得很清。

“我们鼓励村民种植适合本地的作物,转变过去粗放种植模式,发展特色经济作物。今年已经签了近1500亩的订单,分别为内蒙古凤凰农业有限公司种植35亩花卉种子、赤峰泰达农畜产品有限公司种植1000亩毛豆、山东鲁蒙食品有限公司种植300亩辣椒……”订单的背后,是小五家乡转变观念、优化种植结构、为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作出的新尝试。

小五家乡已发现人文、自然景观类景点24处,休闲采摘、餐饮休闲类场所18个。同时,小五家乡还拥有众多古墓石刻等遗址遗迹。除此之外,还有植被茂密、怪石林立的胡家沟、黄花沟,这些都是小五家乡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禀赋。去年,乡政府和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共同组织了6期主题劳动研学活动,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次,让青少年在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中增加见闻,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通过举办研学等活动,打造青少年成长教育基地,正式拉开了小五家乡探索休闲旅游的序幕。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冲锋号已经吹响,小五家乡勤劳善良的6000多名干部群众必将不忘初心,在逐梦小康路上奋力前行,继续书写经济社会发展的壮丽篇章。

来源:活力元宝山

编辑;宋明飞

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扶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