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史稿》记载,咸丰六岁开始读书学业,他的老师杜受田来头很大,素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的美名,这个家族十分显赫,更是有“一门七进士”和“父子五翰林”的傲人成绩。咸丰自小在杜受田门下接受培养,因此相比较于其他皇子,咸丰显得十分的出类拔萃。
而道光皇帝到了晚年以后,也渐渐开始考虑起接班人的大事,他很欣赏奋发有为,学业有成的咸丰。但是一直没有办法下定决心,十分的犹豫不定。有一年,道光命令众皇子陪同自己到皇家猎场南苑一起狩猎,咸丰虽然精于文化,但却疏于武功,想来这也是让道光皇帝举棋不定的重要原因。
在这次狩猎活动中,咸丰的众多兄弟个个都满载而归,尤其是他的六弟,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爱新觉罗·奕訢。此人后来在咸丰帝驾崩以后联合慈禧一起发动辛酉政变,共同推翻了顾命八大臣的势力,使得慈禧向着最高权力迈出了有力的一步。
而在当年奕訢也是咸丰极为强劲的一个竞争对手,《清史稿》中评价他说“与文宗同在书房,肄武事,共制枪法二十八势、刀法十八势”,可见其完全是文武兼备。而且奕訢也颇受道光皇帝的喜爱,在这一次狩猎活动中,奕訢自然不忘表现自己一番。
结果也不出意料的,他获得的猎物最多,相比之下较为文弱的咸丰却空手而归,在众多各有收获的皇子之中显得极为尴尬,道光皇帝对此十分不满。他在位时期清朝已经是风雨飘摇之际,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各地叛乱明显增多,太平天国运动也在酝酿之中。
因此对于道光来说,他不仅需要的是一个聪慧睿智的皇子,还需要一个精于武备的继承人,否则他将如何应对大清朝面临的诸多困境?想到这些,道光皇帝不免对咸丰一顿训斥,面对父亲的训斥,咸丰却巧妙的回答说:“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意思刚刚开春,鸟兽大多怀孕,因此不忍杀生)
道光一听此话顿时心花怒放,不禁感慨说:“此真帝者之言!”
于是咸丰就这样讨得父亲的欢心和认可,而道光皇帝那颗犹豫不决的心也就这么安定下来,咸丰自从这次狩猎活动以后就被道光视为自己百年之后的继承人。但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却着着实实被儿子咸丰算计了一把,原来咸丰的老师杜受田在这其中出了大力。
当时咸丰就各方面条件来说固然是一个优秀的皇子,但是和爱新觉罗·奕訢比起来却略逊一筹。尤其在骑射猎杀的本领上更是不及后者,而对于咸丰来说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因为满人正是依靠出色的骑射本领夺取天下的,满人入关以后历代清朝统治者为了避免后代子孙疏于武功,都会要求皇子具备一定的骑射本领。
爱新觉罗·奕訢
但咸丰疏于武备,在爱新觉罗·奕訢面前显然是要吃大亏的,于是在这次前往南苑狩猎时,杜受田已经事先给咸丰制定了策略,那就是让他狩猎时一支箭都不要射。杜受田料定道光皇帝必然会生气,或者询问他为何一只猎物都没有获得,进而又事先教咸丰如何对答。
所以《清史稿》中讲“储遂密定,受田辅导之力也”,正由于咸丰是通过巧计成功夺取储君之位,这导致后来咸丰登基以后与六弟爱新觉罗·奕訢的关系一直不好。尽管表面上看咸丰登基以后对他十分重用,甚至不惜打破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将他安排为军机处行走,从此一跃成为军机大臣。
但或许对于咸丰来说也只不过是不想浪费这位六弟的才干,就主流的历史观点来看奕訢的才干显然是在咸丰之上的,至于咸丰来说是否承认这一点不得而知,但终咸丰一朝来看,爱新觉罗·奕訢颇受重用,但在咸丰在驾崩之前安排了八位赞襄政务王大臣共同辅佐幼主同治皇帝,却刻意把奕訢排除在外,对于咸丰来说他是十分担心自己这位六弟干出谋朝篡位的事情来的。
但这种安排却激化了奕訢和顾命八大臣之间的政治矛盾,对于本就不甘心被排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奕訢来说,当年轻的慈禧向他抛来橄榄枝,要他一起合作推翻顾命八大臣的势力时,奕訢自然也就顺理成章的答应了和慈禧的合作。辛酉政变以后他短暂风光了一段时间,成为了议政王。
然而随着奕訢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慈禧也不得不开始提防这位亲王,于是数次找借口撤销了他的权力。对于这位能力出色却处处受到压制的六皇子来说,他的一生也可真是够憋屈和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