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读者朋友给华子留言,看到华子以前写的文章,说颈动脉里发现了斑块,可以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不过她的颈动脉有轻度的硬化,但没有斑块,是否也需要吃他汀类的药物呢?
华子回复她,首先要先分清楚一件事,就是颈动脉有斑块的硬化与没有斑块的硬化不是一回事。没有斑块的硬化,称为动脉硬化。而有斑块的硬化,称为动脉粥样硬化。这两种硬化并不全完相同,治疗上也有区别。
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指的是,在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的作用下,长期的吸烟、酗酒,或是缺乏运动、肥胖等因素的作用下,造成了动脉内膜的损伤,使血液中的胆固醇进入到动脉内膜之中,生成了粥样硬化斑块。
胆固醇进入内膜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吞入太多胆固醇的巨噬细胞就会转化为泡沫细胞沉积在动脉内膜之中,成为粥样硬化斑块的脂质核心。如果把粥样硬化斑块切开,就会看到这些泡沫细胞,呈现出来的是黄色小颗粒,好似小米粥一样,所以被称为“粥样硬化”。
2、动脉硬化:其实动脉硬化的概念范围更广泛,其中也包括动脉粥样硬化,但是实际上,大家经常用动脉硬化这个名词来代表不属于粥样硬化的其他类型的动脉硬化。动脉硬化主要与人体年龄的老化有关系,表现为动脉壁发生纤维化和钙化,使动脉壁逐渐增厚,动脉的外径变大。
大动脉的动脉硬化,多见于动脉中膜的钙化增厚,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管腔狭窄,也没有明显的症状;而小动脉的动脉硬化,多见动脉内膜的纤维化,会造成动脉管腔狭窄,造成动脉闭塞。
1、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动脉发生粥样硬化之后,硬化斑块会不断的进展,能造成动脉狭窄,引起血液供应下降,造成心、脑、肾等器官缺血。有些斑块并不稳定,其表面在受血流冲击、血管收缩痉挛等因素影响时,还有可能破溃,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血栓会堵塞血管,或是脱落后随血液流动,堵塞远端更小口径的血管,造成心梗、脑梗以及外周动脉疾病。
2、动脉硬化的危险性:主要表现是动脉壁的钙化和纤维化,使血管的弹性下降,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对大动脉的内径影响较小,不影响血液通行能力;而发生在小动脉时,可能会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造成身体的疼痛。例如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就是导致老年人下肢疼痛的常见原因。
但是动脉硬化没有斑块,也不会有斑块破溃引起的血栓形成。所以两者相比,动脉粥样硬化带来的危险性更大一些。
1、动脉硬化:主要原因是年龄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出现动脉硬化的现象,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自然衰老过程。平时多注重运动锻炼,可以增加血管弹性,减缓动脉硬化的进程。动脉硬化虽然会使血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脆性增加,但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
动脉硬化在血脂高的人群中更容易出现,所以血脂高的人要注意血脂的控制,有助于延缓动脉的硬化进程。对于血脂中胆固醇高的人,可以服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控制。如果是甘油三酯高的人,则用贝特类的降脂药物更为适合。如果出现管腔狭窄引起疼痛,则需要使用扩张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2、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原因是动脉内膜的损伤,所以在治疗上要针对动脉内膜的损伤因素进行治疗。如控制好“三高”、控制饮食、增强运动、减轻体重、戒烟戒酒等,可以延缓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
但动脉粥样硬化除了造成动脉管腔狭窄之外,斑块本身也容易破溃出现风险。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溃风险较高的人,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预防破溃。还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在斑块破溃之后,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
总结一下,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并不完全一样,前者是衰老的自然过程,大家不必担心,坦然面对,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好,他汀类药物并不必须要用。而后者危险程度更高,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往往还需要他汀类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来预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