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安史之乱的关键——马嵬驿兵变下的权谋分析

2020-07-23新闻9

导语:

唐代的马嵬驿事件可以说家喻户晓。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多疑的人,几年之前就曾经已谋反的罪名,在仅仅一天处死自己的三个儿子。而马嵬坡的兵变可是实打实的,那身为一个封建王朝的皇帝,集天下大权于一身为什么会轻易放过了呢?甚至直到成都,也没有处决一人。要知道这些发动兵变可都是亲近侍卫啊,负责皇帝的生命安全,可为什么他事后一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呢?

图一 马嵬坡兵变一、马嵬驿兵变的背景

马嵬驿兵变大家都知道,当时安史之乱即将接近高潮,当时的河北二十四郡在安禄山起兵之后竟然无一抵抗,望风而降。安禄山的叛军很快打到了当时长安的最后一道屏障——潼关。朝廷此时才醒悟过来,唐玄宗做了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或许真的昏了头不仅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还坚持安禄山不会反,将直言的大臣送到安禄山的大营。

此刻叛军兵临潼关城下唐玄宗还是不顾当时战场的形式和领军大将的意见,严令哥舒翰出城与叛军决一死战,致使唐军全军覆灭,潼关失守。潼关一丢唐玄宗马上慌了神,唐玄宗一看长安即将不保,赶紧找了个要亲征幌子,暗中却带着一千多亲卫侍从,打算前往四川成都,结果走到了马嵬驿就发生了著名的马嵬驿事变。

根据唐朝的官方史料,事发当夜禁军围住驿馆并宣称,此次安禄山起兵的直接原因乃是宰相杨国忠,所以要求皇帝处死杨国忠,唐玄宗无奈将杨国忠交给禁军后,禁军依然围住驿馆不肯散去继续要求处死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玄宗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最终密令高力士将杨贵妃处死,而当时的太子李亨也以平叛需要为借口没有跟随唐玄宗进蜀,最终在甘肃的灵武继位尊远在四川的唐玄宗为太上皇。这就是唐朝史料对当时马嵬坡兵变的记载。

图二 安史之乱二、马嵬坡兵变时的关键人物

首先是老皇帝唐玄宗,在位四十余年的太平天子,安史之乱爆发时已经将近七十一岁,叛乱爆发后宰相杨国忠极力鼓动唐玄宗,去到四川躲避祸乱,老皇帝大概也慌了神听从了杨国忠的建议。其次是太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在玄宗一日屠三子后登上太子的宝座,但因为玄宗的多疑,一直也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马嵬驿兵变时禁军首领陈玄礼曾派人通知太子李亨整个计划,但太子的态度一直十分暧昧。兵变后便去了西北朔方军大本营,并在众人的推举下登基为帝。

然后是禁军首领陈玄礼,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发动整个马嵬驿兵变的关键人物,在二十多岁时已在军中任都尉。玄宗对他的评价是"淳笃自检",也一直十分信任他一直领他宿卫宫中。马嵬驿兵变时是直接对皇帝安全负责的扈从禁军最高指挥官。可以说当时玄宗的命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也可以肯定是马嵬驿兵变执行者和倡导者,杨国忠被皇帝杀死后,又率禁军向玄宗请命杀死杨贵妃。但是玄宗入蜀后并未怪罪他,后来陈玄礼直至病死。

最后是杨国忠,早年曾从军于四川,可以说蜀地是其大本营,也领任剑南节度使。这也是鼓动唐玄宗逃亡蜀地的原因。可以说是唐玄宗晚期的宠臣。也是杨贵妃的远房兄长。不过杨氏一族受兵变牵连被全部诛杀。

图三 唐玄宗李隆基三、马嵬驿兵变爆发的原因

首先来说马嵬驿兵变与汉景帝时爆发的七国之乱诛晁错的道题相同,剿灭杨氏一族,毫无疑问可以去除叛军打出的清君侧的借口,可以取消叛军举兵合理性,从而瓦解叛军的士气,向百姓和天下昭示朝廷与皇帝并不像叛军所捏造那般被杨国忠控制,可以夺回民意人心,揭露安禄山反叛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如此方才是政治上的谋略。

不过史料的记述中,此种政治意图完全被文学性粉饰了。其次跟随入蜀地的士兵担忧自己家亲人,对于入蜀的态度十分排斥,可以说士兵发动兵变也有临时泄愤的成分在,再加上首领陈玄礼的暗中谋划和太子推波助澜,军事哗变自然水到渠成。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军心民意都担心皇帝一旦进入蜀地,前方平叛的大业无人主持,朝廷偏安于一隅,最终造成叛军势大无法收拾的地步,可以说当时无论是朝廷上还是普通的百姓都人心惶惶,而杨国忠是力主唐玄宗入蜀的最积极者,也就是平叛的一大障碍。很多人心里都已明白想要收拾河山,重整旗鼓,就必须将杨国忠除掉。因此马嵬坡的将士哗变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图四 杨国忠四、马嵬驿上的权谋分析

首先禁军首领陈玄礼表面上很明显是玄宗的人,但是在叛乱爆发后老皇帝越发昏聩终于到了马嵬驿时可以推断此时内心是更倾向于太子李亨的。从之前皇帝为潼关大战之时临阵换将,到杨贵妃屡次设置理由阻止唐玄宗亲征,再到杨国忠在逃亡路上力劝玄宗入蜀地,所以说当时的玄宗皇帝对杨国忠所领导的杨氏一族也颇为不满甚至已经爆发了某种程度的矛盾。

事实上,安史之乱的反叛局势已经十分严重,甚至唐朝廷已经感到平叛十分费力。安禄山在举兵反叛时举起的大旗就是"清君侧"矛头直指杨国忠。而此前的杨国忠敢与当时身兼河北等数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公开对抗甚至反目为仇,就是因为其身后也有剑南蜀军支持。掌握兵权,就是此时担任剑南节度使的杨国忠能保证自身安全的最好的一种办法,四川中支持杨国忠的人遍布各处又给他提供无数种保证自身地位的方式。而这与唐玄宗利益已然是一种矛盾状态。

唐玄宗也必然知道四川乃是杨国忠经营多年的根基,所以也要提防杨国忠会"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后架空他的皇权。再想想隋炀帝最后是被平日溜须恭顺的宇文化及逼死的结局,恐怕只要能想到这里,杀杨国忠的另一最大理由,就完全充分了。所以说,无论从平叛的需要,自身的安全,军心民意等各个方面杨国忠都是必死无疑的。

图五 唐肃宗李亨结论

最后,马嵬坡可以说是唐王朝命运的一个关键,但是在关闭上帝视角之后就会发现在军士哗变的背后隐藏着众多实力的角力,在几年之后有唐肃宗率领的唐军一路高歌凯旋,实力也越战越强,最后收复两京。而马嵬坡下的兵变为这日后的一切埋下了伏笔,打下了基础。

#隋唐#君王皇帝#安禄山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