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三国时期吴国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大将军诸葛瑾长子,因此从小便得到了父亲的重视,在长大之后自然而然的接替了父亲的位置。他聪明伶俐,思维逻辑极强,面对突发事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应对之法。在旧太子孙登还在位的时候,诸葛恪担任左辅都尉一职,是东宫幕僚领袖。后来在孙登被废之后,他才归于正统之中,凭借着一身的才华担任过丹阳太守、威北将军等官职。他的军事天赋极其出众,颇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诸葛恪曾经率领军队平定了山越之乱,在军队中的声望极高。
赤乌八年,丞相陆逊病逝,诸葛恪就基本上接替了陆逊的权利。公元252年,在孙权病重之时,由于储君年幼,因此诸葛恪便被选为了托孤大臣之首,支持孙亮。在这之后也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滕胤赞曰:君以丧代之际,受伊、霍之靡,入安本朝,出摧强敌,名声振于海内,天下莫不震动,万姓之心,冀得蒙君而息。
才思敏捷,善于应变
根据历史记载,这诸葛恪身材高大,面目清秀,声如洪钟。在成年之后他凭借着父亲的荫蔽官拜骑都尉,与张休等人一起辅佐在太子孙登旁边,为他讲解道法。后来,他得到了升迁,担任左辅都尉一职。曾经有一次,孙权见到诸葛恪,就询问他觉得他的父亲与蜀汉政权的诸葛亮相比之下谁更加优秀。诸葛恪丝毫不犹豫,脱口而出便说出了父亲的名字。孙权觉得惊讶,就问他原因,诸葛恪回答说:“诸葛亮虽然才华出众,但与我的父亲相比较,我的父亲知道谁才是能够辅佐的对象,而叔父却不知道,所以我的父亲更加优秀。”孙权听完之后哈哈大笑不止。
除了这件事之外,他还有许多诸如此类表现反应迅速的例子。通过一次次地试探孙权也觉得诸葛恪与旁人不同,因此更加的想要考察他的能力。就想他任命他为代理节度,接替已经去世了的徐详掌管部队粮食供应的工作。但是这个工作来往的文书交流较多,诸葛恪不是很喜欢。诸葛亮听说之后便写信给了陆逊道:“我的兄长年纪已经年老,侄子诸葛恪性格疏忽,现在他主管粮食供应,我虽然在远方也感到不安,特请改变主意。”就这样,孙权打消了自己的念头,让诸葛恪去带兵。
打败山越,展露锋芒
或许是年轻气盛,因此诸葛恪迫切地想要建功立业,令他人敬佩。诸葛恪首先盯上的便是居住在丹阳山上的山越人,在他看来,丹阳山路崎岖,民风刚硬。虽然在以前朝廷也在那里征发过兵役,但是只不过都是些处于边缘地带的人而已,很少有深远腹地之人。于是就萌发了征服之心,并对大家说只要三年时间就能得到士兵四万人。
对于诸葛恪的这种说法,朝中大臣议论纷纷,觉得此地地势险峻,地形开阔,再加上那里的百姓可以自己生产兵器,军事能力极高每次朝廷一出兵就会望风而逃,自从汉朝开始就已经不能控制了。除了朝中大臣对他的建立不认可之外,他的父亲诸葛瑾也是持怀疑态度,说这诸葛恪非但不能让诸葛家族更上一层楼,还会使家族陷入困境之中。面对大家的质疑,他越发地坚持自己的想法。等到他到任之后立即采取了行动,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收服了山越人。
接受遗诏,辅佐幼帝
赤乌十四年,孙权这时已经病卧在床了,但是太子孙亮的年纪还小,不能承担重任。于是便与朝中大臣一起讨论何人能担任辅助大臣一职。大家都一致推荐诸葛恪,但孙权却认为诸葛恪刚利自用,因此犹豫不决。好在在孙峻的多次劝说下,孙权才改变了自己的主意,征诸葛恪来建业。
在诸葛恪回来之后,孙权就在床榻上召见了他,对他说:“现在我的病情越来越重了,恐怕已经命不久矣,现在我将所有的事情都托付给你,希望不要让我失望。”诸葛恪十分的悲伤,信誓旦旦的对孙权说:“我自小就在皇恩下长大,一定为遵从诏书的安排,希望陛下不要多加烦恼。”就这样,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负责辅佐在幼帝身旁。
余嘉锡曾经这样评价诸葛恪:诸葛三君,功名鼎盛,彪炳人寰,继以瞻、恪、靓,皆有重名。故渡江之初,犹与王、葛并称。在诸葛家族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人才。除去众人皆知的蜀汉智多星诸葛亮不说,就连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也是其中的翘楚人物。在这样的家族中长大,诸葛恪自小就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好在他顶住了压力,不断的磨练自己,最终也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