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的文言知识 http://baike.baidu.com/view/355731.html?tp=0_11
登泰山记 原文 泰山之阳,汶(wèn)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原文及翻译
有哪些文言文散文你觉得是不容错过的? 不说诗词,指散文或者是古文名著。比如题主最近读完《世说新语》《史记》觉得这些书不读真的是太浪费了!
泰山吟的注释译文 (1)泰山:在今山东省泰安市西北,是中国东部著名高山。《史记正义》:泰山,一曰岱宗,东岳也,在兖州博城县西北三十里。《山东通志》:泰山,在济南府泰安州北五里,一曰兖镇。周围一百六十里,自山下至绝顶四十余里。上有石表巍然,传是秦时无字碑。(2)《旧唐书》:开元十三年十月辛酉,东封泰山,发自东都。十一月丙戌,至兖州岱宗顿。己丑日南至,备法驾登山,仗卫罗列山下百余里,诏行从留于谷口,上与宰臣礼官升山。庚寅,祀吴天上帝于上坛,有司祀五帝百神于下坛。礼毕,藏玉册于封祀坛之石磩。然后燔紫燎发,群臣称万岁,传呼自山顶至岳下,震动山谷。(3)《宋书》:天子所御驾六,其余副车皆驾四。按《尚书》称:朽索御六马。《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袁盎谏汉文驰六飞。魏时天子亦驾六。六龙之义本此。鲍照诗:“千岩盛阻积,万壑势顺索。(4)孙绰《天台山赋》:“瀑布飞流以界道。张协《七命》:“登绝巘,溯长风。绝巘,高峰也。(5)鲍照诗:“合沓崿嶂云。(6)郭璞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7)《山东通志》:上泰山,屈曲盘道百余,经南天门,东西三天门,至绝顶,高四十余里。左思诗:“长啸激清风。(8)郭璞诗:“升降随长烟,飘颻戏九垓。张铣。
《登泰山记》的全文和词字注释,句子翻译有谁知道啊!!!!! 《登泰山记》赏析及教学参考出处:www.kaoshi.ws作者:佚名发布时间:2005-10-11课文鉴赏说明一内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1613234容和结构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文章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能唤起人们对泰山的向往,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美。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进行,同时穿插对泰山特点的记述和对所见景观的描绘。全文共有五段。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作者采用由“面”到“线”再到“点”的写法:先写汶水和济水的分流,是“面”;再引出两水的分界线—古长城,是“线”;然后以古长城作为参照物,点明泰山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是“点”。这个“点”,为下文叙述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好了铺垫。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这是本文叙写的重点之一。先写由京师到泰安,点明游览的时间和节令;再写由山麓到山顶,详细记述路程的远近、山路的石级、经由的路线、古人登山的情况以及相关的一些地理知识;最后写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由远及近、由上而。
谁有登泰山记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义等等?谢谢了。 (一)古今异义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62343831: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5.稍见雪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稍,古义:逐渐,渐渐;今义:稍微,略微)6.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二)通假: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通“于”,在,在…的时候)2.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少圜(“圜”同“圆”,圆形的,指山石)(三)词类活用: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象门槛一样)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5.明烛天南(烛:名词作动词,照耀)(四)一词多义:当:1.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2.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僻不当道者(同上)余: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余始循以入(同上)余所不至也(同上)2.其级七千有余(几,。
登泰山记 原文 +译文 登泰山记清代: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