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是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命阎立本所绘的,他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当年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其中赵国公长孙无忌排在了功臣之首,而河间王李孝恭则排在了第二位。除却长孙无忌排在首位之外,我们所熟知的一些贞观年间的名臣如杜如晦、魏征、房玄龄、尉迟恭、李靖等人,都排在李孝恭的后面。
李孝恭是何许人也?他为何能够排在凌烟阁第二位呢?他在历史上的有什么特殊的功绩吗?
李孝恭与李世民、李靖一样,是整个大唐江山的实际奠定者,他不仅协助李世民平定了巴蜀,还消灭了萧铣的割据政权,是不折不扣的头号功臣。
李孝恭的出身相当不平凡,他的曾祖是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他的祖父李蔚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而唐太宗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的第三个儿子,因此他和李世民之间的血缘是相当亲近的。公元617年唐国公李渊在太原起兵,在攻克了长安之后便马上召拜他为山南道招慰大使,在他的带领之下平定了巴蜀地区三十多个州县。
其后,李孝恭又担任了信州总管,并且开始准备迎战割据势力萧铣。唐初的一代战神李靖当时就在李孝恭的麾下效力,萧铣的部队很快就被李靖以奇计击溃,最终整个岭南四十九州都望风而降。
可以说,作为李渊堂侄的李孝恭在隋末唐初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被后来的李世民排在凌烟阁第二位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与秦王李世民一同征战沙场的李孝恭心里非常明白:自己始终不过是一个臣子,功高盖主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故事在历史上实在是演绎了太多次了,韩信、彭越、英布的冤屈至今都未洗刷干净,汉朝的异姓诸王几乎被刘邦等人屠戮殆尽。与刘邦等人无亲无故的张良固然能够找到“从赤松子游”这样的借口,但李孝恭本人是实实在在的皇亲国戚,他注定了要在深宅大院度过自己的一生。
既然躲也躲不过去,那就只能默默地接受这命运的安排,但李孝恭在关键时刻做出了相当惊人的举动。他既没有走韩信那样的路线,也没有走张良那样的隐退路线,而是效仿萧何的一个“损招”:自污。
萧何在晚年同样遭到了刘邦的忌惮,为此他不得不自污名节以求自保,李孝恭显然是借鉴了萧何的经验。武德七年是李孝恭命运的转折点,这一年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情就是他两次击败流寇,北起淮河,南至闽粤,可以说此时南方都在他的掌控之中;第二件事情就是有人向李渊告密,说他意图谋反。
虽然李孝恭最终无罪释放,但这次事件使得他深深地明白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所有的亲情在权力面前都将被击得粉碎。自此以后他的性情大变,他不再随意夸耀自己的武力或者是名节,而是整日沉浸在歌舞美酒之中。
“性奢豪,后房歌舞伎百馀”,李孝恭在被封为了河间王之后便开始了他混吃等死的生涯,他极尽奢华之所能,在自己的后宫中养了数百名歌女以供自己娱乐,终日只是与一些无关紧要的人饮酒。李孝恭从此以后不再过问宫廷中的任何事件,为此他逐渐使得李渊、李世民父子放松了警惕,从而躲过了一场大难。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大开杀戒,李建成、李元吉兄弟皆悉死在他的手下,并且一切家眷都被株连。李渊被李世民逼宫之后成为了太上皇,一场充满着血腥与阴谋的宫廷政变将李世民推上了历史舞台,整个初唐的政局都为之一变。
但在这场巨大的变动之中,李孝恭本人没有遭受任何冲击,唐朝政坛的大震动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享乐。相反,李世民对于他这种不观望、不参与的态度颇为赞同。
“宽恕退让,无矜伐色,太宗用是亲重之,宗室莫比也。”
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李孝恭无疑是当时大唐所有宗亲中混得最好的一个。
唐王李世民如何不知道李孝恭是在向自己示弱?而李孝恭的这种示弱恰恰中了李世民的下怀,李世民对于李孝恭的厚待不过是相互妥协的产物,与亲情绝无半点关系。假使李孝恭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的站队中站错了队伍,恐怕他也会像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二人一样,身首异处了吧?
“吾所居颇壮丽,非吾心也”,这是李孝恭内心深处的独白,当年的他何尝不是一个充满着壮志的青年呢?“欲以威重夸远俗,乃筑第石头城,陈庐徼自卫”,他在被诬告谋反之前,也曾想过以自己的成就夸耀于世,但现实残酷地向他说了“不能”。
李世民的堂哥李孝恭是初唐时期重要的人物,他和李世民一样彻彻底底地奠定了大唐的江山,但在流尽了鲜血和汗水之后,他只能明白自己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
于是他在自己的后宫蓄养了数百名舞女,一面以奢华的醉生梦死来忘记现实的残酷,一面又以这种自污的姿态向李世民表明自己的态度,由此才换得了自己最终的保全。
李孝恭在历史上的评价或许不高,因为他本人的经历不似韩信等人有悲剧色彩,但对于当时还活着李孝恭来说,什么留名不留名的都是废话,能安稳地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这或许就是他最高明的地方吧!
由此可见,李孝恭深谙为臣之道,以低调、谦和为家风,不仅避免了鸟尽弓藏的结局,还荣及子孙。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李孝恭更是高居第二。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笔者建议大家,要多读历史,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因此通过《资治通鉴》,我们可以前人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只要学好了,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习工作,都能游刃有余。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是由多位国学大家合力翻译而来,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近、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叶。
作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笔者建议大家,赶紧买这套书,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将比别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