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作为第一位黑人诺贝尔文学奖的托妮·莫里森去世,她有哪些传世的作品? 托妮 莫里森句子

2020-07-23知识7

托妮·莫里森的《宠儿》英文原著适合高二、三学生看吗 应该吧托妮·莫里森的写作风格 自我追寻是莫里森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正如非洲和美国在地理上分离的一样,非洲美国人的自由也是断裂的。一方面,渴望加入美国主流社会;另一方面,又要保持自身的黑人文化传统。因此,总是在自我和异化之间痛苦地挣扎着。这里黑人自我异化主要由于自我与自身文化传统的断裂(主要表现在忘记过去,历史和母亲缺席等)和白人世界中主流文化对黑人文化渗透和颠覆造成的,而莫里森的小说旨在修复黑人文化,文化传播的断裂及持续性中黑人自我的异化。同时小说家本人也在警示他们:无论怎样都不要离开黑人社区。在莫里森看来离开黑人社区越远也就越危险。因为黑人的自追寻和实现从来不是孤立的,总是要和所处的黑人团体相联系的,离开了这个团体,个体就会孤立无依,并且可能会丧命,更谈不上追寻了。追寻不但不能离开黑人社区,而且还不能脱离过去-历史。对莫里森而言,黑人的过去是黑人无法割断的纽带,过去是黑人文化精髓的宝库,只有回归过去才能找到黑人灵魂的寄托。这里“过去”,在莫里森的笔下,既包括非洲也包括旧南方,而旧南方也和非洲一样,是指黑人传统。莫里森小说中的人物或在争取自由的道路上过于疲惫,或是误以为他们已经获得了自由,或是面临着被白人。托妮·莫里森写的《宠儿》被拍成电影了,那本电影叫什么啊 应该叫《真爱》Beloved,这本书很畅销的,电影也很不错,讲南北战争黑奴的故事。莫里森的代表作。对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 莫里森《最蓝的眼睛》的研究现状 你好!翻开莫瑞森的书,你可以明晰而触摸到她鲜明的个性和永远的主题:“美国黑人命运的残酷,以及白人的西方文化和黑人的传统文化之间的对峙与冲突。这个主题使她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有了很高的起点。战争、种族、国家制度,乃至对整个人类的痛苦的思索都使莫瑞森的文笔格调显得广阔、宏大、无比萧索和神秘。人类用早已选择的一次次丧失理性的狂热的自相残杀,换来了建立在屠杀和战争之上的文明。假如有一天你突然清醒,开始拷问自己和他人的迷途和堕落时,才发现那么多被侮辱被欺凌的集体生命已经无端地消失,那种痛惜与冲动,会不会就是莫瑞森笔下那种经过深思熟虑的冲动呢?《最蓝的眼睛》描写的是一个黑人女孩的悲惨故事。蓝眼睛,是黑人女孩佩科拉最希望拥有的。她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因为父亲的酗酒,父母常常打架、辱骂、作爱,且全然不回避她和她的兄弟。她那双眼睛从小看到的就是丑恶,她希望自己拥有一双最蓝的眼睛,她幻想着:如果有一双最蓝的眼睛,她便可以通过纯洁的蓝色看到最美丽的世界,在最美丽的世界里,没有罪恶,也没有别人对她的歧视。但蓝眼睛却不属于她,父母因贫穷和无知而发生的打斗渐渐变成了家常便饭。佩科拉和她哥哥.你好!翻开莫瑞森的书,你。托妮·莫里森的获奖 此外,莫里森还荣获下列奖项:1977年《所罗门之歌》获全国图书评论界奖(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1977年 获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奖(American Academy and Institute of Arts and Letters Award)1987-88年 获罗伯特·肯尼迪图书奖(Robert F.Kennedy Book Award)1988年《宝贝儿》获美国图书奖(American Book Award)1988年《宝贝儿》获安斯非尔德-沃尔夫种族关系图书奖(Anisfield-Wolf Book Award in Race Relations)1988年《宝贝儿》获普利策小说奖(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1989年 美国现代语言协会联邦文学奖(MLA Commonwealth Award in Literature)1993年 获法国艺术及文学司令勋章(Commander of the Arts and Letters)1994年 获孔多塞奖章(Condorcet Medal)1994年 获赛珍珠奖(Pearl Buck Award)1994年 获雷吉耶姆·朱里文学奖(Rhegium Julii Prize for Literature)1996年 获全国图书基金美国文学突出贡献奖(National Book Foundation's Medal of Distinguished Contribution to American Letters)2000年 获全国人文奖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

#黑人文化#宠儿#文学#诺贝尔奖#所罗门之歌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