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话小康##小康有我##黄河金岸文明吴忠#
7月21日一大早,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大庙村村民丁晓东,就开始在辣椒棚里忙碌起来。
他安排村民摘辣椒、称重、装袋,打包,因为今天有2000公斤辣椒要发往香港,还有2000公斤辣椒要发往青海。
“村里早在2007年开始发展设施农业,开始大面积种植辣椒。我当时流转2个棚,现在每年纯收入四五万元。”丁晓东说,今年大庙桥村利用100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建起了21栋大拱棚,由村民熊海英整体租赁经营。熊海英以每月6000元工资将他聘来,负责种植基地田间管理。
“这些年村民靠着发展设施农业种辣椒,发了家致了富,圆了大家的小康梦。”丁晓东说,很多人在城里卖了楼房和车,孩子在城里上学已成普遍现象。
大庙桥村发展温棚辣椒产业要从13年前说起,由于该村地处灌溉渠系末梢,水稻种植与该村无缘,就连玉米、小麦这些农作物的用水也难以保障。“沃野良田年年旱,村民的日子紧巴巴,辛苦一年,家庭收入只有五六千元。”说起以前的穷光景,丁晓东印象深刻。
穷则变,变则通。村干部们走出去取经,最终把希望寄托到了节水种植能见成效的温棚产业上。
2007年,由政府每个温棚补贴3000元,大庙村流转土地1600多亩,由村民自建起500多座温棚。可是穷怕了的村民却把流转费紧攥在手里,怕担风险不敢尝试温棚种植。无奈之下,村里只好从甘肃靖远请来100多个有种植经验的种植大户经营大棚。
可就在首批辣椒喜获丰收的时候,正赶上2008年那场突然降临的雪灾。从甘肃请来的种植户基本跑光了。面对无人收拾的烂摊子,村干部们只能自己带头承包,并挨家挨户动员让村民主动分包。
为了让村民在蔬菜大棚中看到希望,政府在每个大棚补助2000元的同时,又扶持大棚改造升级、建设冷库、成立合作社,连通地头与市场,确保种植户增产增收。当时种植户李平率先站出来主动承包了12座大棚,当年收入10万元。在他的影响带动下,村民们陆陆续续加入到了温棚种植行列里。
该村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建立了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依托产前——育苗中心,产中——三农呼叫中心、农资综合服务站,产后——“鲜之宝”物流配送中心,解决了设施温棚种植、贮存、销售三大“痛点”。目前已发展标准化日光温棚508座,拥有设施蔬菜交易大棚5000多平方米,保鲜冷库1500平方米,标准化育苗中心5000多平方米。
“我们村虽然小,但集科研、开发、生产、经营、示范于一体,和周边的青海、陕西、甘肃等地形成了稳定的销售网络,种植户从来不操心销的问题。”该村党支部书记马自忠说,目前正在谋划发展以餐饮、采摘、观光为一体休闲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村里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了,老百姓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13年过去,现在的大庙桥村已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人均纯收入从2000多元增长到17000多元,每年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让村民发家致富的一栋栋现代化蔬菜大棚将村部包围,平坦的硬化路纵横交错,很多村民过上了城里乡下两头跑的幸福生活。
(宁夏日报记者蒲利宏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