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特殊的封建王朝,它不仅是首个形成统一的王朝,推动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而且此朝代创制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形成重大的影响。
秦朝统治时期,中国的疆域空前扩大,在北面,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击溃匈奴修筑长城,在西南面开辟“五尺道”,南方又打击越族设置郡县,奠定了统一帝国的规模。
可是,秦始皇的基业并不像他预设的那样流传万世,其子胡亥继位后施行苛政,加强对百姓的剥削,引发了尖锐的社会矛盾从而导致国内起义风起云涌,随着秦朝的灭亡,其奠定的统一格局也被打破。在南方,南海郡尉赵佗乘秦亡之际,以南海郡为中心兼并桂林郡、象郡等岭南地区自立为王,是为南越国。
作为秦朝的遗臣,赵佗在当了王以后,自然也会受到秦朝皇权专制思想的影响,在死后的墓葬规模和墓葬保护上,也像秦始皇一样下足了功夫。据说赵佗活了一百多岁,统治南越国长达70多年,死后光疑冢就建了几十座,发丧时四支队伍从不同的方向出发,因此他墓室的位置具体在哪里,让后人觉得很迷惑。
其实不光是赵佗的古墓很隐秘,南越国的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墓室的保密工作,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古墓免遭破坏。
因此,因为墓葬位置特殊,许多古墓后来往往都是无意之中被发现的,1983年广州一支施工队在施工的过程中,就偶然发现了一座南越帝王墓,这座墓的位置也十分地神秘,竟然位于地下17米,墓主是南越的第二个国王,赵佗之子赵昧。当时挖掘机在工作的过程中,挖到了许多块排列整齐的石板,把这些石板移开后,人们发现了墓室,随后便通知了当地相关部门。
考古人员进入后,只见墓室四周布满彩绘,墓中文物琳琅满目,有青铜器、陶器、金玉器等各类稀世珍品,后来经过勘察,墓中一共陪葬了一万余件文物,一些文物更是十分罕见,例如墓主赵佗死后的殓装“丝缕玉衣”,他随身携带的“文帝行玺”金印、“帝印”、世界首面蓝色平板玻璃、以及富丽堂皇的白釉牡丹纹腰形枕等等。
时经两千年,古墓未被盗掘,因此它不仅完整地向今人展示了秦汉时期的贵族墓葬形式,也对研究广州及岭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及汉、越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被誉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重大考古发现之一。
当年,广州市政府相关专家就作出了“就地建设南越专题博物馆,保护古墓陈列文物”的重要决策,第二年设计方案选定,1988年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陈列楼建成,正式对外开放。如今,该博物馆被列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成为广州旅游的必去的历史文化景点,迎接着国内外游客的观瞻。